2023高溫補貼是哪幾個月
2023高溫補貼是哪幾個月
根據國家規定,發放高溫費的時間是每年的6月1日至9月30日,一共是四個月。不過,具體的執行標準還要看各省的情況,一般由省級勞動保障部門制定。因此,高溫補貼的發放時間、發放標準各省都不一樣,有的省份發的時間長,有的省份發的時間短一些,而且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領到這一筆錢,而是根據用人單位實際情況決定。
比如說,江蘇省規定,6-9月份的高溫補貼標準為每月300元,這就意味著如果你是從事室外露天作業的人員,那么就可以獲得300元的高溫補貼。
但是也有一些地區,會將高溫補貼發放時間推遲到7-9月份,比如遼寧,因為遼寧夏季比較短,但這種情況是很少的,大部分地區都是6-9月份發放高溫補貼。
哪些省份補貼標準高?
高溫補貼可以按天發放,也可以按小時發放,還可以按月發放。目前大部分地區都是按月來發放的,例如上海、江蘇、浙江、山東、內蒙古、遼寧、吉林等地都是按月發放。目前我國的高溫補貼標準最高的地區是陜西,按天發放,每天25元,從6月發到9月,按這個標準,達到了每月750元。除了陜西外,河南、安徽、甘肅、寧夏、四川等地的高溫補貼標準也很高。比如,安徽省明確規定了,今年高溫補貼為≥15元每天。
在按月發放的省份中,上海、江蘇明確規定,高溫補貼的標準是300月每月;浙江和江西則分為室外300元每月,室內200元每月。相對來說,他們的標準是比較高的。
勞動者如何保障自己領到高溫補貼?
首先,如果你所在的單位不按規定發放高溫補貼,勞動者可以向當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進行投訴舉報,要求發放高溫補貼。
其次,勞動者還可以通過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或者集體合同的形式約定高溫補貼的具體發放方式。如果合同或集體合同未約定的,勞動者可以按照《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規定申請仲裁或向當地人民法院起訴,要求用人單位按規定發放高溫補貼。
高溫補貼從幾月份開始的
高溫補貼一般在每年的六到八月發放。高溫津貼是為保證炎夏季節高溫條件下經濟建設和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正常進行,保障企業職工在勞動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和身體健康,決定適當提高職工夏季清涼飲料費發放標準。
如果企業安排勞動者在35℃以上高溫天氣從事室外露天作業,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33℃以下的,都應當向勞動者發放高溫津貼。而且,防暑降溫飲料不能充抵高溫津貼。與此同時,該辦法規定日最高氣溫達到40℃以上時,應當停止當日室外露天工作。
日最高氣溫達到37℃以上、40℃以下時,用人單位全天安排勞動者室外露天作業時間,累計不得超過5小時,并在12時至15時不得安排室外作業;連續作業時間,不得超過國家規定(重勞動、中等勞動、輕勞動分別為不超過20、30、40分鐘);并且在氣溫最高時段3小時內,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業。
高溫天氣的防范
1、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人類活動排放溫室氣體的增加,造成溫室效應明顯,是全球氣溫上升的一個重要原因。要逐步改變以煤為主要燃料的能源結構,充分利用太陽能資源,推廣使用太陽能電器,開發利用風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要轉向更環保的交通方式,推廣使用電動汽車、自行車等交通工具。
2、科學規劃和布局城市建設。要通過嚴格控制大中城市的人口規模和人口增長速度,加快小城市的發展;降低市中心區域的人口密度和建筑物密度;根據本區域的主導風向等因素來規劃城市的道路系統,并使建筑物低層化和合理分散化、市內道路寬敞通風;增加城市綠化,調節市內氣溫和空氣濕度等方式方法來減緩城市的熱島效應。
3、適時開展人工降雨。有關部門應根據天氣情況適時開展人工降雨作業,以緩解高溫熱浪。
4、加強個人防護。⑴關注天氣預報和高溫預警信息,當預報會出現高溫天氣時,應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工作、生活并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⑵盡量避免高溫天氣出門,尤其是在10:00—16:00時不要在烈日下外出。若要外出,應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如打遮陽傘、帶上充足的水等。⑶盡量穿淺色、吸汗、寬松、透氣的衣服,并做到勤換勤洗。⑷加強營養。除補充足夠的蛋白質外(食用魚、肉、蛋、奶和豆類等)、還要補充必要的維生素(食用新鮮蔬菜和水果如西紅柿、西瓜等),并適量飲用淡鹽開水、涼茶、綠豆湯等。⑸合理開關門窗。早晚涼爽之時開窗通風,白天尤其是中午時將門窗關閉。⑹適當增加午休,保障足夠的睡眠時間。⑺室內外溫差不宜過大,室內空調溫度最佳應設在26—28℃。⑻及時飲水。不要等口渴了才飲水,口渴時忌過量飲水。⑼隨身攜帶防暑藥物,如人丹、十滴水、清涼油等,以備不時之需。⑽戶外工作者應合理安排好工作時間,輪換作業、并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⑾社會和家庭應加強對老人、嬰幼兒、孕產婦和病人等脆弱人群的關照和防暑降溫指導。⑿當出現頭暈、惡心、口干、迷糊、胸悶氣短等早期中暑癥狀時,應立即到陰涼通風處休息,喝一些涼水降溫,病情嚴重時應立即到醫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