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暑是哪一天
2023年大暑是哪一天
2023年大暑時間:7月23日09:50:15,農歷六月初六,星期日。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個節氣,也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此時,陽光直射北半球最為強烈,氣溫高、濕度大,人們常說的“酷暑難耐”正是形容這個時候的天氣。
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嗎
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暑”是炎熱的意思,大暑,指炎熱之極。大暑相對小暑,更加炎熱,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濕熱交蒸”在此時到達頂點。大暑氣候特征:高溫酷熱,雷暴、臺風頻繁。 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段。自古以來,民間都有大暑三伏天飲涼茶(伏茶)的習俗;伏茶顧名思義,是三伏天飲的茶,這種中草藥煮成的茶水有清涼祛暑的作用。此外,還有燒伏香、曬伏姜等習俗。
大暑養生的注意事項
一、飲食清淡,喝健脾補胃粥
大暑期間天氣炎熱,人們經常會出現頭沉重、抑郁、倦怠、胸悶、胃口不好等癥狀,飲食宜清淡,可多吃具有清熱利濕作用的食物,如典型的“度暑粥”,可以選擇綠豆百合粥、西瓜翠衣粥、薏米小豆粥,這些食材都具有補氣清暑、健脾養胃的功效,炎炎夏季尤其是最熱的大暑,清爽度夏還是可以的。
此外,要多開窗通風,多飲水,增加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的攝入有助于保持身體的健康和活力。還應多食新鮮蔬菜及瓜果,需注意洗凈削皮或淡鹽水浸泡后食用。
二、堅持午休,勞逸結合,慎防中暑
大暑節氣,天氣炎熱,此時要注意防暑,避免長時間在烈日下勞作,老人及體質虛弱者,避免在正午烈日下出門,汗出后及時更換衣物,避免汗出后受涼感冒。同時,室內要注意通風,空調房間溫度與室外溫度相差不要超過10攝氏度,避免汗出后直對風扇或空調吹風,避免感冒。
另一方面,大暑天氣炎熱,人們容易感到疲倦,此時要注意睡好子午覺,適當午睡半小時,以保持精力充沛。
三、保持心靜,精神調養
高溫酷熱天氣容易使人心情煩躁,此時精神調養宜以養“靜”為主,所謂“心靜自然涼”,避免遇事急躁,避免生氣惱怒,可多想輕松愉快的人或事,使心情愉快。也可多參加釣魚、繪畫、書法等活動,可以達到安定神志、調養心氣的作用。
四、合理運動,運動調養
大暑正處于“三伏天”,天氣炎熱,此時宜少運動或選擇低強度的運動項目,如散步、快步走、八段錦、太極拳等,宜在清晨或傍晚在清涼的公園、河邊、林蔭道旁進行,注意避免運動后大汗淋漓,運動過后要補充水分,但應避免運動后飲冷飲,容易出現腹痛、腹瀉等癥狀。
在悶熱天氣要盡量少出門、少活動,即使出門也不能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同時,為了讓體內的濕氣散發出來,應盡量在早晚溫度較低時進行散步等強度不大的活動。
大暑要注意什么
宜吃姜
“姜能通神明,去穢惡,幫不撤?!彼蔚闹祆溥@樣說,民諺也有:冬吃蘿卜,夏吃姜。姜好,大家都知道,但不能亂吃。
大暑,最宜醋泡姜:補肝升陽、不上火。
醋是收斂的,于是原本辛散的姜性由此變得平和起來,吃起來也沒有姜的辣味了,不愛吃姜的人也可嘗試。
食材選購:醋——釀造白醋,姜——新鮮子姜。
宜吃半年圓
大暑前后是農歷六月十五日,是全年的一半,臺灣也叫“半年節”。
在這一天拜完神明后全家會一起吃“半年圓”,半年圓是用糯米磨成粉再和上紅面搓成的,大多會煮成甜食來品嘗,象征意義是團圓與甜蜜。
宜燒伏香
大暑是農作物快速生長期,大部分地區的旱、澇、風災也最為頻繁,因此,百姓燒香祈福,祈求風調雨順,百谷豐登。
還有一種說法接近中醫的“三伏灸”,在伏天里用藥香熏烤特定的穴位,可以治療多種頑固疾病。
忌折騰
大暑正是農歷六月,對應《易經》64卦中的“遁”卦。遁是退避、隱居的意思,應夏藏,閉門謝客。
在古代,大暑也是一個短暫的農閑期。夏收初過,人已疲憊,該休息休息。并且,此時天氣炎熱,不宜出門做事,所以應該閉門在家,“伏藏”起來。
獨處,靜下心來,進行適當的自我心理鼓舞,想象處于大自然中,綠樹搖曳,高山流水,心曠神怡,心平氣和。
大暑是什么季節
大暑是夏季,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整個夏季最熱的時期,這個階段農作物生長較快,但也有一部分出現旱、澇等災害,大暑期間晝夜時差較大,白天時間通常為13個小時,夜間則是11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