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大暑是最熱的節氣嗎
2023大暑是最熱的節氣嗎
我國大多數地區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大暑之所以熱,是因為地球表面的熱量主要來源于太陽,每一年從夏至開始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地球表面獲得的熱量最大。其次,大暑期間晝夜時差較大,白天時間13個小時,夜間11個小時,時差達2小時。由于夏季白天長、夜晚時間短,白天獲取的熱量比夜間向外輻射的熱量多,收支不平衡,所以近地球表面的氣溫積累會越來越大,已至在大暑節氣期間氣溫累積達到最大值。就是因為太陽高度角和熱量收支兩方面的原因,導致大暑節氣氣溫最高。
“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此時節,正值中伏前后,在我國很多地區,經常會出現極端的高溫天氣。晴朗時,經常驕陽似火,酷熱難耐;陰雨時,則悶得讓人難受。其實從夏至開始,地表吸收熱量,溫度不斷升高,等到大暑的時候,氣溫剛好升到最高。大暑這一天,太陽輻射使地表增溫。所以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大暑節氣的溫度能有多高?
35度以上。
大暑節氣正值“三伏”,是我國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全國大部分地區干旱少雨,許多地區的氣溫達35度以上,俗稱的“三大火爐”也最旺。在我國華南以北的長江中下游等地區,如蘇、浙、贛等一帶處于炎熱少雨季節,滴雨似黃金。
2023南方大暑吃什么美食
2023年南方大暑吃的傳統食物有:仙草、姜茶、伏茶、煎青草豆腐、老冬瓜鮮荷葉湯、涼拌素菜、蓮子湯、涼拌素菜、鳳梨、老鴨湯、童子雞、荔枝、羊肉和米糟等。
吃仙草
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有“吃仙草”的習俗。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屬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藥食兩用植物資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譽為“仙草”。將其莖葉曬干后,可以做成燒仙草,廣東一帶叫涼粉,是一種消暑的甜品。
喝姜茶
曬伏姜、喝姜茶、吃姜汁調蛋是臺州人大暑當日的食俗,因為姜汁能夠去除體內的濕氣,因此歷代傳承了下來。臺灣人民則十分流行在大暑這一天吃仙草與鳳梨,傳說這個時間的鳳梨最為好吃,仙草也是當地著名的小吃,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吃荔枝、羊肉和米糟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時節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習俗,叫做“過大暑”。有人說大暑吃荔枝,其營養價值和吃人參一樣高。米糟是將米飯拌和白米曲讓它發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劃成一塊塊,加些紅糖煮食,據說可以“大補元氣”。在大暑到來那天,親友之間,常以荔枝、羊肉互贈。
煎青草豆腐
溫州大暑習俗要煎青草豆腐。青草豆腐指的是采用仙草、甘草、夏枯草與菊花、金銀花等中草藥煎制成豆腐形狀、冷卻后即可食之,清涼解毒,生津止渴。過去不少家庭都能自制食用。
喝老冬瓜鮮荷葉湯
在廣東尤其在珠三角一帶每逢大暑當日或暑熱天氣,幾乎家家戶戶都煲消暑湯。老冬瓜鮮荷葉解暑湯是廣東民間傳統的消暑飲食湯品。它主要是由老冬瓜、新鮮荷葉和赤小豆組成。
童子雞
南方人在大暑天有吃雞的習慣。民間有一傳統的進補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雞,童子雞體內含有一定的生長激素,對處于生長發育期的孩子以及激素水平下降的中老年人有補益作用。制作時加入適量生姜,調節人體在夏季內外溫差,使得人體適應外界環境,起到去濕強身的作用。
大暑節氣的飲食小貼士
1.多進稀食是夏季飲食養生的重要方法,如早、晚餐時喝粥,午餐時喝湯。在煮粥時加些荷葉,具有消解暑熱、養胃清腸、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時加些綠豆或單用綠豆煮湯,具有消暑止渴、清熱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
2.平時要注意,多食用西紅柿、青椒、冬瓜、楊梅、甜瓜、李子等新鮮果蔬;補充水和無機鹽,特別要注意鉀的補充,如豆類及其制品、香菇等;多吃些有清熱利濕作用的食物,如西瓜、苦瓜、桃、烏梅、草莓、黃瓜等;適量補充蛋白質,如魚、瘦肉、蛋等。
大暑過后還要熱多久
大暑才是夏天最熱的開始,7月17日剛進入三伏的頭伏。而且就算立秋了還有秋老虎。三伏要40天,起碼要8月底才能慢慢涼快了。
每年公歷7月22日或23日,太陽運行到黃經120度時為大暑,意味著這是我國大部分地區一年中最熱的時期。目前全省正處于“初伏”,是一年中最難熬的時候。大暑為什么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時候呢?我們知道,在高氣壓控制下的下沉氣流,在下沉過程中增溫,使天空晴朗少云,太陽輻射強烈。7月底到8月初,正是太平洋副熱帶暖高壓的活躍期,它時常盤踞在我國東部地區,高壓的維持意味著高溫天氣的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