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注意事項有哪些
三伏天注意事項有哪些
三伏天氣溫很高,所以一定要做好防中暑的工作。盡量不要長時間在外逗留,尤其是大中午的時候,要待在室內。家里面要保持通風換氣,不要總是待在空調房里,這樣室外溫差大,一部人易于中暑,另一部分人則很可能出現熱感冒的情況。如果是戶外工作者,比如建筑工人以及環衛工等等,要做好防曬工作,同時備足飲用水,中午12點到2點,盡量不要工作。
防中暑
保證休息
三伏天很熱,人就容易犯困,因此一定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最好可以保持早睡早起的良好作息,晚上不要熬夜工作、學習或是進行娛樂活動。另外為了保證睡眠質量,要做好蚊蟲消殺工作,溫度太高,也要開空調或是吹風扇。對于工作任務比較繁重的上班族來說,午休是很有必要的,這樣才能保證一下午擁有充沛的精力。
注意飲食
三伏天溫度極高,冷飲就非常受到大眾的喜愛。不過太涼的東西,還是要盡量少吃,尤其是對于孕婦以及老人來說,更要少吃,否則會產生很不好的影響。三伏天胃口不好的話,可以吃一些清淡的飲食,不要每天大魚大肉,這樣會給腸胃帶來很大的負擔。夏天必然有很多想要減肥的女孩子,不能不吃飯,要將運動和節食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取得很不錯的成果。
加強鍛煉
三伏天很容易流汗,這就加強了身體新陳代謝的能力,因此正是鍛煉的好時機。尤其是體質較差的朋友,可以選擇在這個時候,多多鍛煉身體,增強體魄。鍛煉的時間,應該選在早上或者晚上,地點沒有太多限制,有條件的可以去健身房,其余在家的附近即可。但是鍛煉講求循序漸進,不要短時間高強度訓練,會對身體造成很大的打擊。
三伏天是怎么算出來的
三伏天指的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的總稱。
夏至后的第3個庚日入伏,夏至后第4個庚日進入中伏;立秋后第一個庚日進入末伏,立秋后第二個庚日出伏。
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復一次。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庚日出現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出現了有些年份三伏天30天,有些年份三伏天40天的情況。
2023年中伏具體時間
2023年三伏天中伏時間:7月21日-7月30日,總時長10天。
2023年三伏天閏中伏時間:7月31日-8月9日,總時長10天。
中伏吃什么養生
1、綠豆
夏季中伏高溫,人易出汗,使機體因丟失大量的礦物質和維生素而導致內環境紊亂,而綠豆中含有豐富無機鹽、維生素。在高溫環境中以綠豆湯為飲料,可以及時補充丟失的營養物質,以達到“清熱解暑”的效果。
2、蓮子
入伏后多吃蓮子可祛火,熱天心臟最脆弱,暑熱逼人,易煩躁、傷心。蓮子芯的味道雖苦,但可清心火,還有降血壓作用,適宜體質虛弱、心慌、失眠多夢的人食用。但腹脹者,最好少吃。
3、馬鈴薯
馬鈴薯含有維生素C,而且發熱量高。“情緒中暑”的人,最容易受到抑郁、灰心喪氣、不安等負面情緒的困擾,馬鈴薯含有的礦物質和營養元素能作用于人體,改善精神狀態。
4、紫薯
夏季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防過敏等問題是很多讀者朋友都不得不面對的話題,從飲食的角度不妨吃點紫薯。紫薯富含鐵、硒元素和花青素。硒和鐵是人體抗疲勞、抗衰老、補血的必要元素,特別是硒被稱為“抗癌大王”,易被人體吸收。花青素是一種強有力的抗氧化劑,它能夠保護人體免受一種叫做自由基的有害物質的損傷。花青素還能夠增強血管彈性,改善循環系統,抑制炎癥和過敏,改善關節的柔韌性。
5.雞鴨
三伏天是陽氣最旺的時節,又是人體消耗最多的階段,有些人因為吃不好、睡不實,受到炎熱的煎熬,出現疰夏、苦夏癥狀,所以,老話說:“一夏無病三分虛”。因此,養生要順應夏季陽盛于外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故三伏天也是進補的最佳時機之一。
三伏的意思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約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這一段時間。夏至以后,雖然白天漸短,黑夜漸長,但是一天當中,白天還比黑夜長,每天地面吸收的熱量仍比散發的多,近地面的溫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到“三伏”期間,地面吸收的熱量幾乎多于散發的熱量,天氣也就最熱了。再往后,地面吸收的熱量開始少于地面散發的熱量,溫度也就慢慢下降了。所以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一般出現在夏至的“三伏”。
從夏至后第三個“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或20天)、末伏(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算起,10天),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