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保護動物有哪些(名單)
國家保護動物有哪些
大熊貓
大熊貓是以食竹為主的食肉目動物,不僅集珍稀、瀕危、特產于一身,而且非常古老,有“活化石”之稱。與其同時代的古動物劍齒虎、猛犸象、巨貘等均已因冰川的侵襲而滅絕,唯有大熊貓因隱退山谷而遺存下來。
白鰭豚
白鱀豚亦稱白鱀鯨、白鱀、白旗、白鰭、白夾、江馬、青鱀、揚子江豚及長江豚等,是一種淡水鯨類白鱀豚科動物,僅產于中國長江中下流域,這是白鱀豚科中唯一的獨特物種,至20世紀由于種種原因使其種群數(shù)量減少,2002年估計已不足50頭。它是世界上僅存的四種淡水豚中所剩數(shù)量最少的一種,為中國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
金絲猴
金絲猴,毛質柔軟,鼻子上翹,鼻孔與面部幾乎平行,俗稱“朝天鼻”,這一特點是對高原缺氧環(huán)境的適應,鼻梁骨的退化有利于減少在稀薄空氣中呼吸的阻力。仰鼻猴體形中等,51~83厘米不等,尾長與身長差不多。金絲猴群棲在海拔1500~3300米的高山密林中,以漿果、竹筍、苔蘚為食,亦喜食鳥蛋等肉類,身上的長毛可耐寒。
華南虎
華南虎是中國特有的虎亞種,僅在中國分布,生活在中國中南部,亦稱“中國虎”,在野外已滅絕。于1981年被列入CITES公約附錄Ⅰ保護名單,198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將華南虎列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聯(lián)合國1996年發(fā)布的《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公約》將華南虎列為第一號瀕危物種,列為世界十大瀕危物種之首。
麋鹿
麋鹿和麋鹿頭似馬、角似鹿、尾似驢、蹄似牛,故又稱四不像。國外稱其為猶大衛(wèi)神父鹿。屬于大型鹿類,體長達2米,體重可達180~220千克。尾長約30厘米,尾端有長毛,下垂時達踝關節(jié)。冬毛呈灰棕色,夏毛呈紅棕色,頸下有黑褐色長毛;僅雄鹿有角,角分兩枝,每枝2杈,每杈又分一些小杈。 以青草、樹葉、水生植物為食。
藏羚羊
藏羚羊體形也與黃羊相似,但比黃羊大,也顯得健壯。體長為117-146厘米,尾長15-20厘米,肩高75-91厘米,體重45-60千克。通體的被毛都非常豐厚細密,呈淡黃褐色,略染一些粉紅色,腹部、四肢內側為白色,雄獸的面部和四肢的前緣為黑色或黑褐色。
褐馬雞
褐馬雞是中國特產珍稀鳥類,體高約60厘米,體長1-1.2米,體重5千克,全身呈濃褐色,頭和頸為灰黑色,頭頂有似冠狀的絨黑短羽,臉和兩頰裸露無羽,呈艷紅色,尾巴高高豎起。翅短,不善飛行,兩腿粗壯,善于奔跑。
黑頸鶴
黑頸鶴別名藏鶴、雁鵝、黑雁、干鵝。黑頸鶴是大型涉禽,體長110-120厘米,體重4-6千克。體羽灰白色,頭部、前頸及飛羽黑色,尾羽褐黑色。頭頂前方裸區(qū)呈暗紅色,三級飛羽的羽片分散,當翅閉合時超過初級飛羽。
揚子鱷
揚子鱷或稱作鼉(,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鱷魚,也是世界上最小的鱷魚品種之一,屬于爬行動物,卵生,是現(xiàn)在生存數(shù)量非常稀少、世界上瀕臨滅絕的爬行動物。因其生活在長江流域,故稱“揚子鱷”。在揚子鱷身上,至今還可以找到早先恐龍類爬行動物的許多特征。所以,人們稱揚子鱷為“活化石”。
朱鹮
朱鹮,又名紅鶴、朱鷺。朱鹮全身長約79厘米,體重約1.8千克。朱鹮雌雄鳥羽色相近,體羽白色,羽基微染粉紅色。后枕部有長的柳葉形羽冠,額頭至面頰部皮膚裸露,呈鮮紅色。嘴細長而末端下彎,長約18厘米,黑褐色具紅端。腿長約9厘米,朱紅色。
國家保護動物分幾個等級
保護動物分為兩個級別,分別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和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與此同時,保護動物還可以分為三有保護動物。這樣對保護動物的分類情況便可以清楚,不同動物的保護級別不同,在了解動物的時候,清楚動物的保護級別是很重要的。
保護動物有什么意義?
當一種動物被列為國家保護動物之后,那么相關的動物則是不可以捕食的。如果發(fā)生了捕食相關的行為,那么相關的人員則需要接受法律的懲罰。這便是非常突出的一種特色,對保護動物了解的過程中都需清楚這些內容。
保護動物等級如何劃分?
實際對保護動物了解的時候,保護動物之所以具有等級的劃分。主要是根據(jù)不同種類的動物整體物種的數(shù)量以及繁殖的情況來決定的,對于一些瀕危的動物自然要給予更好的保護,這些都成為了很重要的保護內容。
國家保護動物鳥類有哪些
第一種 白腹軍艦鳥
白腹軍艦鳥屬于熱帶海洋鳥類
白腹軍艦鳥屬于熱帶海洋鳥類,是大型海鳥,體長將近1米,它們飛翔極為迅捷和靈巧,不善陸行,不也善于游泳,但是它們可以緊貼著水面飛行,尤其是在捕食的時候,會追逐海面上的魚類,在世界各地分布的范圍不大,中國僅見于廣東沿海一帶,數(shù)量稀少,估計全世界總數(shù)不超過1600對,是中國的一級重點保護動物。
第二種 黑鸛
黑鸛
黑鸛與白鸛相反,它們的羽毛以黑色為主,只有胸腹部有純白色的羽毛,不同光線下,它的羽毛顏色還能映出不同的顏色,它的體態(tài)優(yōu)美,活動敏捷,性情機警,屬于大型涉禽,以魚為主食。在2019年的時候,它在我國新疆巴音布魯克草原濕地出現(xiàn)過,在2020年,它還出現(xiàn)在我國青海省西寧市的市區(qū)公園,2002年,靈丘縣被授予了“中國黑鸛之鄉(xiāng)”的稱號。人類的干擾和非法狩獵,使其瀕臨滅絕。
第三種 中華秋沙鴨
中華秋沙鴨是中國的特有物種
中華秋沙鴨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常常成對或以家庭為群,出沒于林區(qū)內的湍急河流中,善于潛水捕食,性情機警,稍有驚動,它就會昂首縮頸,隨即起飛或急劇游至隱蔽處。今年1月份,陜西發(fā)現(xiàn)12只中華秋沙鴨。其中4只雄8只雌。它是第三紀冰川末期遺留下來的古老物種,是我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鳥中“大熊貓”的稱號。
第四種 白肩雕
白肩雕又叫御雕
白肩雕又叫御雕,體長73到84厘米,屬于大型猛禽,一般棲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地森林地帶,常年單獨活動,非法砍伐樹木影響了它們的生存,導致其生存生境的喪失和改變,人為的干擾,毀壞鳥巢和捕捉非法貿易加上農業(yè)擴張威脅等。再加上人類的狩獵,它人的生存正遭受著威脅,數(shù)量極為稀少。
第五種 白尾海雕
白尾海雕
白尾海雕體型龐大,多棲息于江河及湖泊附近的沼澤地帶,以魚為食,也吃腐肉和動物尸體,它們的叫聲響亮,像小狗或黑啄木鳥叫聲,白尾海雕在中國境內較為罕見, 其中新疆為1992年首次發(fā)現(xiàn)的新紀錄,由于環(huán)境污染、生境喪失和亂捕濫獵等人類壓力的增加,種群數(shù)量在它分布的大多數(shù)地區(qū)均已明顯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