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爾尼諾現象是什么
厄爾尼諾現象是什么
由于熱帶海洋地區接收太陽輻射多,因此,海水溫度相應較高。在熱帶太平洋海域,由于受赤道偏東信風牽引,赤道洋流從東太平洋流向西太平洋,使高溫暖水不斷在西太平洋堆積,成為全球海水溫度最高的海域,其海水表面溫度達29℃以上,相反,在赤道東太平洋海水溫度卻較低,一般為23~24℃,由于海溫場這種西高東低的分布特征,使熱帶西太平洋呈現氣流上升,氣壓偏低,熱帶東太平洋呈現氣流下沉,氣壓較高。
正常情況下,西太平洋上升運動強,降水豐沛,在赤道中、東太平洋,大氣為下沉運動,降水量極少。當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由于赤道西太平洋海域的大量暖海水流向赤道東太平洋,致使赤道西太平洋海水溫度下降,大氣上升運動減弱,降水也隨之減少,造成那里嚴重干旱。而在赤道中、東太平洋,由于海溫升高,上升運動加強,造成降水明顯增多,暴雨成災。
厄爾尼諾現象是海洋和大氣相互作用不穩定狀態下的結果。據統計,每次較強的厄爾尼諾現象都會導致全球性的氣候異常,由此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1997年是強厄爾尼諾年,其強大的影響力一直續待至1998年上半年,我國在98年遭遇的歷史旱見的特大洪水,厄爾尼諾便是最重要的影響因子之一。
由于厄爾尼諾現象給全球帶來巨大的災難,因此,這種現象已成為當今氣象和海洋界研究的重要課題。
厄爾尼諾現象是如何形成的?
在赤道附近的東太平洋,信風通常從東向西流動,將溫暖的地表水推向澳大利亞和亞洲,并讓較冷的水上升到美洲附近的地表。由于科學家們不完全了解的原因,在厄爾尼諾現象期間,這些風往往會減弱或逆轉,從而使溫暖的表層水向東流動并阻止冷水上升。溫水的水分蒸發到大氣中,導致全球氣溫升高、洋流發生變化、當地天氣系統偏離正常模式。預報員通常要等到海面溫度上升 0.9 華氏度至少三個月后才宣布厄爾尼諾現象的到來,厄爾尼諾現象通常每兩到七年發生一次。
厄爾尼諾現象的原因
(1)太平洋赤道信風減弱,可能是激發厄爾尼諾的重要原因。
(2)地球自轉角速度減慢,可能是形成厄爾尼諾的一個重要原因。
(3)海底火山爆發和地震,可能是引發厄爾尼諾的重要原因。
厄爾尼諾,又稱圣嬰現象,是秘魯、厄瓜多爾一帶的漁民用以稱呼一種異常氣候現象的名詞。 主要指太平洋東部和中部的熱帶海洋的海水溫度異常地持續變暖,使整個世界氣候模式發生變化,造成一些地區干旱而另一些地區又降雨量過多。其出現頻率并不規則,但平均約每4年發生一次。基本上,如果現象持續期少于五個月,會稱為厄爾尼諾情況;如果持續期是五個月或以上,便會稱為厄爾尼諾事件。
正常情況下,熱帶太平洋區域的季風洋流是從美洲走向亞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溫暖,給印尼周圍帶來熱帶降雨。但這種模式每2~7年被打亂一次,使風向和洋流發生逆轉,太平洋表層的熱流就轉而向東走向美洲,隨之便帶走了熱帶降雨,使地球出現大面積干旱,這就是“厄爾尼諾現象”。
對厄爾尼諾現象成因最普遍的看法:
在正常情況下,北半球的赤道附近區域是東北信風,而南半球的赤道附近區域是東南信風。信風帶動海水流動,使得赤道地區東太平洋流出的海水能夠靠下層的低溫海水上升來補充,因此會使這一地區上層海水的溫度低于四周,形成東西部海溫差。
但是,如果東南信風減弱,就會造成海水流動暫緩甚至是暫停,造成深層低溫海水不能上涌,因此這片區域的表面海水溫度就會上升,形成大范圍的海水溫度異常增暖。然后,這股溫度更高的洋流會沿著厄瓜多爾海岸南侵,此時冷水魚群會因為溫度過高的海水大量死亡。因此漁場的魚會大量死去,同時使沿岸國家的經濟遭到巨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