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一地遭50年一遇特大暴雨侵襲什么情況
陜西一地遭50年一遇特大暴雨侵襲什么情況
7月1日20時—7月2日01時,陜西省安康市鎮巴縣境內普降暴雨、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其中,漁渡鎮、仁村鎮、赤南鎮3小時降水超100毫米,河流溝溪突發山洪,漁水河漁渡段、赤南段出現超警戒洪水過程,鎮巴縣防汛抗旱應急指揮部立即啟動防汛Ш級應急響應。
目前,鎮巴全縣80條道路受損中斷;受損房屋66戶148間,嚴重受損房屋3戶9間,倒塌8戶24間;初步統計,直接經濟損失3127萬元,受災人口達5637人,預計經濟損失將達到1.2億元。
記者了解到,安康市、鎮巴縣黨委、鎮巴縣政府已啟動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發出抗洪搶險命令,組織公安、消防、電力和民兵應急隊伍開展搶險救援、道路搶修、群眾轉移安置、災害監測等工作。截至7月2日下午16時30分,當地已妥善轉移安置受威脅群眾1795戶4533人,防汛物資、救援設備等調運儲備工作均已到位,救援搶險工作正有序開展。
遇特大暴雨時應該怎么做
遇到大暴雨天應該:首先要關注天氣預報,現在隨著科技的越來越發達,氣象方面也跟著進步,對于天氣的預測情況,已經十分接近實際發生的了,所以關注天氣遇到,在大暴雨沒有到來之前就做好準備工作,提前安排自己的時間和事情,這樣不至于因為暴雨天氣中斷自己的計劃。
遇到大暴雨天應該:暴雨天氣減少或者直接取消所有的戶外活動,暴雨天氣的情況下,在戶外活動是十分危險的,尤其是夏季,暴雨常常伴隨著電閃雷鳴,對人會有傷害的可能性,并且可能性很大,所以遇到大暴雨天氣還是盡量不去戶外活動,能取消的取消,能減少的減少。
遇到大暴雨天應該:提前做好準備工作,主要是指家庭中的門窗要提前關好,水電、燃氣等,是否有泄漏的地方;辦公場所的門窗要關好,私家車或是公用車都要停靠在安全的地方,不要讓突然的暴雨天氣而造成的積水淹沒車子,提前工作做好,一切就應對得來。
遇到大暴雨天應該:如果非要外出的話,不要在積水很多的地方逗留,更不能在特別空曠的地方打傘或是打電話,尤其雷雨天氣,以防止會被雷擊。有電線桿的地方也要格外注意,和水一起,有可能會發生漏電的情況,靠近容易被電到,會對自己造成傷害。外出活動要多注意,這也是我們遇到暴雨天氣應該做到的一些防范。
遇到大暴雨天應該:如果是駕車外出或是上班的話,盡量保持緩慢的車速,不停地使用雨刷,保持安全駕駛也十分重要,當然很多人覺得在車里就很安全,其實,駕車也是存在危險的,尤其是雨天路滑,最容易發生交通事故,所以車速一定要控制好,并且安靜而穩定的開車,必要的時候將車子停在安全的位置,不至于人和車都困在水中。
遇到大暴雨天應該:走在馬路上的時候,遇到水流急竄或是有漩渦的地方,盡量躲著走,多半會是地下排水系統,也即把井蓋打開了,要注意不要掉進去,繞著走就可以,還可以幾個人一起手拉手走,這樣還可以互幫互助,避免危險的發生。
特大暴雨屬于不可抗力嗎
特大暴雨可以被認為是一種自然災害,屬于不可抗力的范疇。一般情況下,人們無法完全控制自然環境和氣候狀況,因此發生特大暴雨等自然災害時,往往會對人們的生命和財產造成損失。雖然人們可以采取一定的預防措施來減少自然災害帶來的影響,但是完全避免是很難做到的。因此,特大暴雨等自然災害可以認為屬于不可抗力。
有些人認為特大暴雨屬于不可抗力,這其實是一種誤解。特大暴雨雖然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但是我們可以采取一些預防措施來降低其對我們造成的影響。例如,通過建立防洪堤壩、改造排水管網等措施,可以有效減少特大暴雨帶來的損失。因此,雖然特大暴雨是一種自然災害,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合理的預防措施來盡可能減少其對我們的影響,從而說它不是不可抗力。
什么是特大暴雨
暴雨是降水強度很大的雨。雨勢傾盆。連續24小時降雨量50毫米以上的降水。中國氣象上規定,24小時降水量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稱為“暴雨”。按其降水強度大小又分為三個等級,即24小時降水量為50——99.9毫米稱“暴雨”;100——250毫米以下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稱“特大暴雨”。
中國是多暴雨的國家,除西北個別省區外,幾乎都有暴雨出現。冬季暴雨局限在華南沿海,4——6月間,華南地區暴雨頻頻發生。6——7月間,長江中下游常有持續性暴雨出現,歷時長、面積廣、暴雨量也大。7——8月是北方各省的主要暴雨季節,暴雨強度很大。8——10月雨帶又逐漸南撤。夏秋之后,東海和南海臺風暴雨十分活躍,臺風暴雨的點雨量往往很大。
中國屬于季風氣候,從晚春到盛夏,北方冷空氣且戰且退。冷暖空氣頻繁交匯,形成一場場暴雨。中國大陸上主要雨帶位置亦隨季節由南向北推移。華南(兩廣、閩、臺)是中國暴雨出現最多的地區。從4至9月都是雨季。6月下半月到7月上半月,通常為長江流域的梅雨期暴雨。7月下旬雨帶移至黃河以北,9月以后冬季風建立,雨帶隨之南撤。由于受夏季風的影響,中國暴雨日及雨量的分布從東南向西北內陸減少,山地多于平原。而且東南沿海島嶼與沿海地區暴雨日最多,越向西北越減少。在西北高原每年平均只有不到一天的暴雨。太行山、大別山、南嶺、武夷山等東南面或東面的坡地,都是這些地區暴雨日的中心。
特大暴雨量的標準
特大暴雨量的標準是250毫米以上。
中國氣象上規定,24小時降水量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稱為“暴雨”。按其降水強度大小又分為三個等級,即24小時降水量為50——99.9毫米稱“暴雨”;100——250毫米以下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稱“特大暴雨”。
世界上最大的暴雨出現在南印度洋上的留尼汪島,24小時降水量為1870毫米。中國最大暴雨出現在臺灣省新寮,24小時降水量為1672毫米,均是熱帶氣旋活動引起的。中國是多暴雨國家之一,幾乎各省(市、區)均有出現。主要集中在夏半年。暴雨日數的地域分布呈明顯的南方多,北方少;沿海多,內陸少;迎風坡側多,背風坡側少的特征。臺灣山地的年暴雨日達16天以上,華南沿海的東興、陽江、汕尾及江淮流域一些地區在10天以上,而西北地區平均每年不到1天。
假設,50毫米降雨如果均勻分布在24小時,給人的感覺是細雨紛飛。如果9毫米降水在一分鐘完成,給人的感覺將是天塌地陷,非暴雨傾盆所能形容,9毫米只能算小雨。任何事情都是相對的,有其特定的背景。南方部分地區基本上把暴雨標準定為80毫米/24小時,不過就像中國啟用新的臺風標準一樣,暴雨的定義仍需要進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