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女生穿馬面裙參加畢業典禮為什么
北大女生穿馬面裙參加畢業典禮為什么
7月4日,北京大學舉行2023年本科生畢業典禮譬學位授予儀式。2023屆本科畢業生李嘉欣在學位服上搭配云肩,穿著馬面裙參加撥穗儀式。對中國傳統文化非常感興趣的她,也希望在畢業之際留下最“國風”的特別回憶。
近期,中國青年報社·中青校媒對全國高校大學生進行了一項問卷調查。共有117所高校的1464份有效問卷被回收,調查結果顯示,76.30%的受訪者表示喜歡華服,42.14%的受訪者表示對華服有一定的了解。華服的流行在年輕人中間煎發顯著。根據中青校媒的調查,45.49%的受訪者曾經有過穿華服的經歷。這些年輕人通過穿華服來展示自己的個性和審美觀念,將華服與學習和生活相結合,成為他們的一種選擇。
什么是馬面裙
馬面裙,又名“馬面褶裙”,中國古代女子主要裙式之一 ,前后里外共有四個裙門,兩兩重合,外裙門有裝飾,內裙門裝飾較少或無裝飾,馬面裙側面打裥,裙腰多用白色布,取白頭偕老之意,以繩或紐固結。
馬面裙是明清時期女子著裝最典型的款式。
它的風格是由明代的清新淡雅到清代的華麗富貴,再到民國的秀麗質樸,經歷了一系列的變化,但它的“馬面”結構一直根深蒂固的存在著。
馬面裙最早出現在哪個朝代
馬面裙始于宋代,時興于明朝清代。
馬面裙是明清時期漢族人女子衣著中典型性的樣式,它設計風格是通過明朝的清新淡雅到清朝的綺麗榮華富貴,再到民國時期的秀美樸素,經歷過一系列的轉變。馬面裙的歷史時間能夠上溯到宋朝,由于宋朝的長裙早已具備馬面裙的馬面型制了,旋裙是宋朝女子為便捷騎毛驢而設計方案的一種結構性的開胯之裙,宋朝的旋裙發展趨勢到明朝,慢慢形成了馬面裙。
明朝成化年間,京城人員都喜歡著馬面裙,上至一國之母下到平民百姓,人人皆穿馬面裙,就是不一樣的階層,馬面裙的材質、裝飾設計和色彩都具有嚴格差別,僅僅這時候并無馬面裙之名,裙式簡易且未定形,色彩秀美,總體讓人清新淡雅的覺得。
馬面裙穿搭
馬面裙可以搭配連帽衛衣、雪紡襯衫、T恤等,V領T恤,顯鎖骨的利器,微胖女孩如果穿上了這件T恤,身材絕對修飾的豐滿有致,誰穿誰好看,風格還是偏休閑的,這時候馬面裙來了,帶著些許嚴肅,但是這并不妨礙整體的搭配,意外的合適,腳上穿個小白鞋就能出街了。
不同的時期馬面裙的穿搭也是不一樣的,在穿著方式上,明代女子的基本著裝規則還是傳統的上襖下裙。繼續延續著漢族傳統著裝形式,在這之中,將上半身的棉襖與下半身的馬面裙或者間隔褶裙相搭配穿著便形成襖裙的穿著形式,晚清時期漢族女子上衣著襖或衫,下裳著馬面裙裙內著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