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危害調研實習報告
垃圾危害調研實習報告【篇1】
為加強全體師生、家長的垃圾分類意識,近日,幼兒園開展了“大手牽小手,垃圾分類齊動手”主題活動。
一、宣傳培訓先行,創設支持性環境
首先,該園召開全體教職工會議,發放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手冊并進行動員宣傳,使教職工充分認識減少校園垃圾和節約資源的重大意義,并向家長發放生活垃圾分類倡議書,宣傳、指導家長如何進行垃圾分類和垃圾分類的重要性。接著,購置分類垃圾桶,按照要求做好垃圾桶“四分類”,在班級、辦公室設置2分類桶,在公共區域設置3分類桶,幼兒園食堂產生的餐廚垃圾設置餐廚垃圾桶,并做好日常記錄工作,創設支持性環境,營造分類氛圍,積極調動師生參與垃圾分類的主動性。
二、開展分類教學,分類垃圾齊動手
為讓幼兒更好地了解垃圾分類的具體方法,__幼兒園將垃圾分類納入教學活動,組織各年齡段開展不同形式的垃圾分類專題教育活動。組織幼兒認識常見的垃圾分類標志和基本分類常識,引導幼兒使用班級分類垃圾桶進行日常生活垃圾的分類。20__年x月x日,__幼兒園結合秋游活動開展垃圾分類社會實踐活動,各段共千余人分布在明鏡公園、萬松公園、瑞安廣場、玉海樓,教師組織幼兒認識各秋游地點的'分類垃圾桶,幼兒自發地將美食分享后的垃圾投入到相對應的垃圾桶,幼兒參與度高,有效強化幼兒垃圾分類意識。
據悉,幼兒園正加快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后續還會分年齡段開展一系列垃圾分類實踐活動,由幼兒園帶動幼兒,幼兒帶動家長,提升師生及家長對垃圾分類的參與率,實現垃圾分類全園化、社會化。
垃圾危害調研實習報告【篇2】
生活垃圾處理不當,不僅會對城市環境構成危害,還會損害到人民的身體健康,如何處理好垃圾分類和可回收垃圾資源再利用,是一件利國利民的事。處理生活垃圾已經成為全國各個城市需要解決的問題,近段時間全國上下各個城市都在開展城市垃圾分類宣傳活動,目的就是讓每一個居民進一步認識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從而引導和增強居民低碳環保理念。
隨著垃圾分類活動的全面鋪開,丹鳳社區也行動起來,倡導轄區居民在生活中踐行保護生態環境、低碳生活,了解垃圾分類的益處,讓轄區居民人人都參與到垃圾分類的實踐中來。丹鳳社區近期組織工作人員,深入居民區、農貿市場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活動。主要向居民宣傳垃圾分類從自身做起,自覺養成文明禮貌,保護環境,不隨處亂丟垃圾的習慣,積極行動起來,人人參與垃圾分類,提高環保意識,分發垃圾分類宣傳資料、環保垃圾袋等宣傳小禮品。
通過這幾次的活動,不僅讓轄區居民了解垃圾分類知識,更讓居民增強垃圾分類的意識,讓每一個居民進一步認識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
垃圾危害調研實習報告【篇3】
一、調查動因:
隨著人們環境衛生意識的提高,農村的衛生面貌有了很大的變化,走在農村也時??梢姽怖?,這為解決農村垃圾處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隨著村民人數不斷增多,垃圾的數量也與日俱增。僅有幾只公用垃圾桶是無法滿足垃圾處理的要求;同時,也由于衛生習慣的原因,垃圾亂扔的現象也在所難免了。由此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對環境造成了巨大危害,所以想要為解決解決農村垃圾處理問題盡一點力量。
二、調查方式:
根據老師和學校的安排,我只能在周末采用實地調查、訪問和查看等方式進行調查。
三、調查時間:20__年10月到20__年3月。
四、調查過程
首先是查問村民,看村民有何意見和看法,然后再是自己慢慢觀察,后來又問了問村民是如何處理垃圾的,還問了問撿垃圾的老人。最后又通過上網查閱有關于垃圾處理的現象和方法,然后再進行匯總,通過大量材料和圖片以及現狀的分析,在老師的指導下形成調查報告。
(詳盡的調查日記和調查訪問和照片附后)
五:調查反映出的問題:
1、農民的居住地方都是散開住的。因為沒有集中住在一塊,所以垃圾都是隨地亂扔,在農村的各個角落遍地都是,長年積累無人清理,污染環境,對空氣有惡劣的影響。
2、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村民也越來越多。于是垃圾就難處理了,由于農村沒有專門的垃圾處理站,導致垃圾積累多了無法處理掉。
3、由于是農村,大量的農民不會給垃圾分類,所以他們會把垃圾大量焚燒、填溝、埋沒,導致有很多危險垃圾難處理又對土地及地下水資源污染。
4、因為我們農村里的文化水平不高,所以環保意識差。農村生活垃圾糞便處置嚴重滯后,因未經真正無害處理而直接排放到河里和田里,但目前還存在少量的露天糞缸,部分糞便還得不到無害化處理。
六、解決措施:
那么對于垃圾處理有哪些解決的措施呢?讓村民知道垃圾的分類有關知識,了解特殊垃圾的正確處理方式,形成健康的垃圾處理理念。就像一位哲人說過:“垃圾只是放錯位置的財富,垃圾最終歸屬將是沒有垃圾?!睂τ谵r村也就是像我們村子這樣的農村,我有以下幾點建議:(1)做好宣傳教育工作,通過環保鄉下,科普宣傳等于形式,提高村民的環保意識,引導農民改變生活陋習,在馬路或村民經常活動較多的地方設置垃圾桶。樹立文明生活意識,爭當環境保護者;
(2)我們可以在農村組織一次撿垃圾的活動,加強管理,建立固定的垃圾處理場所,使農民能定時定點投放垃圾,還要安排專人定時清運,垃圾常清化,這樣可以提高農村垃圾的收集率、清運率、處理率,讓農民學會給垃圾分類。
(3)使無用的廢棄垃圾變廢為寶。由于農民的環境保護意識還不夠強、不夠了解,農民還沒有意識到垃圾的危害性,對垃圾以及垃圾的處理還不夠充分了解。
(4)教育村民認識到垃圾對土壤環境的影響;造成水資源嚴重破壞;存在傳播疾病的危害隱患。
七、垃圾處理的意義:
(1)是為了減少占地面積;
(2)減少對環境、空氣、土壤的污染和危害;
(3)美化我們的家園,預約我們的身心,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滿幸福。
我們一定要從現在起保護環境,愛護環境,從我們身邊開始保護,讓我們行動起來吧!
垃圾危害調研實習報告【篇4】
對于在農村長大的我來說,我最想做的就是調查農村的環境問題。因為環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環境關乎我們的健康,環境將會直接的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所以,在寒假期間,我對農村的環境進行了進一步的調查。以提高我們的環境保護意識。
寒假期間我走訪了我縣衛生環衛處,調查了我村垃圾堆放、清運輸和處理的情況。近年來,我國農村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農村環境治理明顯滯后,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已成為目前建設新農村工作中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我采取問卷調查與結構式訪談相結合的形式,對農村居民生活垃圾處理現狀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分析表明,由于居民環保意識薄弱、農村環衛資金投入不足、環境保護制度不健全等因素的影響,農村居民生活垃圾處理存在嚴重滯后的現象,嚴重地破壞農村水土資源和和村容整潔。所以必須堅持從各地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愿,扎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國總體上經濟發展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新階段、以人為本與構建和諧社會理念深入人心的新形勢下,中央作出的又一個重大決策,是統籌城鄉發展,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方針的具體化。依據自身條件創造性地探索出符合村情的新型垃圾處理模式,對于改善農村環境,提升村容村貌,全面促進農村經濟繁榮,加快農村化建設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政府應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形成一整套的方法體系,以此來改善農村居民的生活環境,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穩步向前因此,必須通過制定相關法律法規來規范農村生活垃圾的處理、增大宣傳力度提高農民環保意識、加大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硬件設施建設、規范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方式管理等措施切實改善農村居民生活環境,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首先是沙塵暴問題:這次回家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當我走進家鄉的那片土地時,我的心突然一驚,這不是因為別的,而是因為之前在溝邊上長得參天大樹全都不見了,為此我走訪了相關的部門,我得到的答案是為了方便農村的生活,縣政府投入大量資金,給農民挖溝,放水。這種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我表示支持。但,今年在家短短的一個月時間,我能明顯的感覺到,家里從塵土飛揚,從家往外走只是感覺到外面空空如是也。雖然還會載小樹,但那得需要多少年那個小樹才能長成參天大樹啊,還要需要多少年這課小樹苗才能擋風固沙啊!
其次最為嚴重的是垃圾問題,這個我看到的比較多,所以我說的也會比較多??梢詮囊韵聨讉€方面看一下:
一、從垃圾的產生來看處理垃圾的重要性
垃圾在人們生活中是必然存在的。僅就生活垃圾來說,我縣每人每天要生產天近一斤垃圾,意味著每人每年就有近四百斤垃圾要處理,從整個騰沖縣來看每天將有很多垃圾急需處理。如果不能及時處理,大量的垃圾隨意堆放,長期囤積就會占用土地,產生臭味,造成對大氣、水域和土壤的嚴重污染,而且導致了蒼蠅、昆蟲、老鼠和大量細菌的滋生,威脅居民的健康,因此垃圾是城市和農村的一大負擔。垃圾處理起來并不容易,可以歸納以下幾點:從垃圾的平均組成來看主要是廢棄物組成的白色污染,體現為混有一定的玻璃、塑料和壞棄物等雜質。在我們農村垃圾存在的形式主要是成堆或成片隨意的堆放;用這種雜質的垃圾施肥,就會使土地喳化,所以,可能很嚴重的污染農村土地;農村垃圾隨意堆放沒人管制,成為很嚴重的問題,以城市相比,農村垃圾沒有具體的處理措施,是垃圾存在的主要原因。當然有很多的城市垃圾拉到農村來隨意堆放,環衛工作沒有落實到最后,或者是挖坑埋在地下,現已發現埋在地下會污染破壞地下水,填埋后的場地也不能很好的利用,何況現在生活生產的垃圾也越來越多,垃圾的回收利用也沒有做到最大。所以,尋找垃圾凈化出路,迫在眉睫。還有,雖然國家有出臺保護環境衛生的規定,但由于不能嚴格執行,成效不大,隨地亂拋垃圾的情況到處存在,垃圾量也在不斷增加。如何處理垃圾,確實是當務之急。
二、農村生活垃圾現狀的調查分析
1、調查地生活垃圾處理成因剖析
20__年統計年鑒顯示,在農村地區日產0.92萬噸垃圾中,處理總能力僅為0.77萬噸/日,占83.6%。統計資料顯示農村地區垃圾處理能力比較高。但從實地調查情況看,整個地區垃圾產生量和設施處理能力之間存在比較大的缺口。目前,為實現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的目標,現有垃圾處理設施大多處于超負載運行狀態,處理設施使用壽命降低,垃圾污染控制難度增加。
近來,農村地區垃圾處理存在的問題是:填埋占用大量土地;裸露的垃圾堆存場臭氣難聞、蚊蠅鼠害滋孽,成了疾病滋生地和傳播源;垃圾發酵揮發出的氣體含有致癌致畸物;廢舊的燈管、廢電池中的重金屬,產生生物毒性和植物生長阻礙毒性等等。建垃圾焚燒處理廠雖然具有占地小、處理時間短、減量化顯著、可回收熱能等優點,但投資很大,農村地區因財力不足不易采用。從經濟的角度考慮,建垃圾填埋場,只是為了解決環境污染隔離問題,不產生任何經濟回報,運行費用天天都要支出。
2、農村的垃圾清運量和管理現狀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我國的城市數量和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市人口逐年增加,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急劇上升,垃圾成分日趨改變,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不足、垃圾處理設施的規劃建設和垃圾處理技術的發展等問題亟代解決。針對上述問題,本文以我國__~__年的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為基礎,分析影響我國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變化的主要因素,以此為基礎提出基于預測后續有效度的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最優單項預測模型和基于預測有效度一致的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最優組合預測模型,并分別利用兩種模型對我國“十一五”期間的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進行預測,為我國有關部門制定環境衛生規劃和垃圾管理政策提供決策依據。本文還對我國的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現狀和垃圾處理技術的發展進行了初探,分析了我國垃圾處理技術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制約因素。研究分析表明,在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的情況下,我國未來幾年的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將大幅度增長。垃圾清運量和成分的變化將影響我國垃圾處理技術的發展方向,我國將在發展城市生活垃圾綜合處理技術的基礎上,對填埋、焚燒、堆肥等單一處理技術提出發展要求,以實現城市生活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
三、目前農村垃圾處理面臨的難點和問題
首先是農民觀念意識問題。由于農民對垃圾危害了解不足,因此在處理生產生活垃圾上顯得極為隨意。比如有時對動物尸體、農藥瓶等,不經任何處理,就隨意丟棄;有時不對垃圾進行分類,將能燒、不能燒的垃圾都堆在一起隨意焚燒。沒有分類處理垃圾的意識,就無法正確處理垃圾,也就不能真正杜絕垃圾給環境和人類帶來的危害。
其次是基礎設施滯后問題。農村垃圾的處理流程必須經過村、鎮(鄉)、縣的收集網絡才能有效分類處理,目前很大一部分農村還不具備條件開展戶建垃圾池、村設垃圾回收點、鎮建垃圾壓縮中轉站、縣有垃圾填埋場的基礎設施網絡建設。
再次是垃圾處理量大成本過高問題。這就告訴我們,農村垃圾將無法按城市垃圾處理模式進行統一收集處理。
四、農村垃圾有效處理的思考
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有效處理農村垃圾呢?很多學者專家認為須堅持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垃圾,并協調推進農村垃圾處理機制建設。首先要遵循下列原則。一是分戶堆漚減量化原則。農戶將所有生產生活垃圾倒入垃圾池內,定期分撿可降解垃圾和有害不可降解垃圾,可降解垃圾定期分散填埋或堆肥,可減少垃圾總量的60%。二是分類回購資源化原則。以鎮成立環保合作社,向農民回購有害不可降解垃圾,合作社再進行二次分類,將可利用垃圾送至廢品公司資源化處理,可減少垃圾總量的30%,并從中獲得一定的收益彌補合作社運行。三是集中處理無害化原則。將合作社分類出的有害不可降解垃圾集中送至鎮壓縮中轉站,然后統一運送到固體廢棄物填埋場集中填埋,無害化處理有毒有害垃圾。其次要建立新的管理模式,可按照縣級政府監督指導,鎮、村組織實施,村民聯合自治,合作社常年運行的管理模式推行農村垃圾分類處理流程。
再次要建設基礎設施網絡,建立戶有垃圾收集池、村有垃圾回購點、鎮有垃圾中轉站、縣有垃圾處理場基礎設施網絡。
最后要健全運行機制和提供經費保障。垃圾清運處理系統資金到位是確保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加強生活垃圾處理費用??顚S?,避免挫傷廣大村民對整治環境的積極性。這啟示我們,只有形成戶分類、村回購、鎮中轉、縣處理的運行機制,才能真正為農村垃圾的有效處理開辟一條新路。
五、結論
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工作是一項事關農民群眾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的基礎性工作,是一項事關生態環保建設與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民生工程。按照績溪縣美好鄉村建設動員大會精神和《績溪縣農村清潔工程垃圾處理工作實施意見》,績溪縣瀛洲鎮黨委政府結合實際,積極探索,精心謀劃,在總結以往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和今年上半年文明創建集中整治工作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四項舉措完善該鎮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清潔工程,有力推進美好鄉村建設。
六、展望
生活垃圾生物降解是多種微生物共同協同作用的結果,因而在篩選這些有效微生物菌群時,要考慮不同微生物菌群間的拮抗作用,以確保有效菌種的優勢。目前將篩選到的有效微生物菌群,接種到生活垃圾中,通過好氧與厭氧聯合處理工藝降解生活垃圾,是垃圾生物處理的發展趨勢。但其前提條件是實行城市垃圾分類,提高垃圾有機物含量,這在許多發達國家都已付諸實行。
垃圾危害調研實習報告【篇5】
一、調查背景及問題的提出
坐上539前往司門口經過青菱寺,窗外飄進來一陣陣惡臭,誰是罪魁禍首?青山校區,徐東地帶,垃圾成堆,誰替他們解決?每天我們都制造出大量的生活垃圾,他們被運往哪里?農村?或者被掩埋?面對漫天飛舞的塑袋,面對滿地的垃圾。你是坐視不理?埋怨?還是堅持環保?
目前城市生活垃圾是困擾城市健康發展的一大難題,武漢市是全華中地區最大都市及中心城市,中國長江中下游特大城市,據20_年統計數據,人口達到910萬人,便利的交通、優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武漢城市的繁榮。然而,在倡導_的今天,武漢卻開始沒有了往昔的發展勢頭,在眾多因素中,環境是一個瓶頸。都說城市衛生是一個城市的名片,然而武漢給人的第一印象便被貼上“臟、亂、差”的標簽,這都是城市生活垃圾惹的禍!
在貫徹_的今天,綠色環保成為人們的共識。人們對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兩型社會建設的試點城市之一,武漢提出了建設生態武漢,森林武漢的口號。致力于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黨中央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能否增強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是轉型時期中國社會發展對黨執政能力的考驗與檢驗。
近年來,武漢市委、市政府堅持以_和“_”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_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思想,搶抓國家實施促進中部崛起戰略的重要機遇,提出“以強市富民為核心,提升城市競爭力,增強城市親和力,塑造城市個性魅力,提高城市綜合勢力”的發展理念,強調政府工作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讓群眾充分享受改革發展的成果。在實踐中,把社區建設作為促進城市健康發展、維護和實現群眾根本利益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力求創新發展,為建設和諧五環內、促進城市科學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回眸江城社區建設,得從20多年前說起。1986年,武漢市民政局的一份武漢市民政局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武漢進入老年型社會。江岸區大智街和江漢區民族街率先舉起了社區服務大旗。,武漢正式簡歷和完善社區組織體系,其中江漢區的經驗被稱為“江漢模式”。兩年后,武漢市委、市政府啟動社區建設新方案,用三年時間,在7個中心城區的883個社區實施“社區建設883行動計劃”。在改造社區環境的同時,推行“就業和社會保障到社區、城市管理到社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到社區、社會服務到社區”。去年9月底,最后一批中心城區社區達標。目前,武漢正在探尋建立社區建設長效機制。同時,啟動“家園建設行動計劃”,將社區建設延伸到城區的農村,打造城鄉一體、和諧美好的江城新畫卷!
今年暑假,我們團隊5人以環保為大背景,以城市生活垃圾為大主題,開展了此次社會實踐活動,在經過多次討論和反復修改策劃以及聽取知道老師的意見后,我們決定以居民區為主要調查對象。據了解,目前60%以上的城市生活垃圾主要由小區居民的有機垃圾二次污染后產生的,小區有機垃圾的不斷增多是城市生活垃圾不斷增加的源頭。在實踐中,我們對青山徐東地區、南湖街道、黃家湖大學生城以及紅霞村進行了實地調查,采訪了南湖街道辦環衛局和麗島物業的相關負責人,了解了居民小區生活垃圾的大致處理情況;在低碳環保這一政策思想的引導下,國家要求20_年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60%,而城市生活垃圾中有機成分占總量的60%,無機物約占40%,其中廢紙、塑料、玻璃、金屬、織物等可回收物約占總量的20%。因此,加強垃圾分類處理既有利于推行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又有利于實現垃圾的資源化處理,對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重大意義。調查中,我們一共發放了120份問卷,收回111份,有效問卷為93份,回收率達到92.5%,有效率達到77.5%。具體數據如下所示:
二、調查方案的設計、推行:
1、調查對象
主要是南湖街道所轄的居民區,包括南湖街道辦事處環衛部門,南湖街道所轄小區的物業公司,小區的居民,以及居民區的實地調查。
2、調查目的
以南湖街道的居民區為樣本,以居民區的環境衛生為切入點,以居民的生活垃圾處理為主要調查點,調查社區在落實市政府關于構建花園城市的責任以及和諧社區創建的具體做法,了解居民生活垃圾分類的推行現狀。
3、時間安排
6月20日-6月28日前期策劃和安排
7月1日-7月5日實地調查
7月6日-7月10日數據的整理與分析7月11日-8月25日暑假
8月26日-8月30日實踐報告和總結的編寫
4、小組成員分工
團隊合作的項目:選題以及策劃的編寫,實踐報告的編寫
組長陳芳芳:負責工作的安排,聯系調查單位,采訪街道辦組員丁勇和佘亞:負責采訪的記錄,圖片的采集
組員潘金濤和楊紅梅:負責居民區的數據收集以及最后數據處理分析
三、現象剖析
南湖街位于武昌東南部,20_年5月正式成立。由七個社區,22個小區(分屬十一家物業公司)組成。轄區面積4.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5萬人。周邊與武昌區的紫陽街,洪山區的井崗村、紅旗村、北港村、南湖村相鄰,有十條連通道路,屬典型的村中城和插花地帶。南湖街道雖然在生活垃圾的處理方面按照有關的規章制度展開工作,但是還是沒有做足工作,存在很多弊病。因此,該居民小區在推行生活垃圾分類方面遭遇現實尷尬,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很多問題:
1、南湖街道分類垃圾箱設置不合理,首先在數量上就不夠,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東方萊茵8個,鴻鼎6個,寶安0個,不能滿足垃圾分類的要求。具體情況如下圖所示:
圖二:分類垃圾箱設置
2、居民垃圾回收途徑存在多種選擇:如圖所示:87.1%的人把可回收垃圾收集起來賣給廢品回收人員;8.60%的人倒入垃圾回收站;36.60%的人,直接將垃圾混在一起倒入垃圾桶;47.30%的人到時候看情況而定
3、分類垃圾箱發揮作用不大:調查中,7.5%的人認為分類垃圾回收箱發揮較大作用,56%的人認為發揮作用較小,37%的人認為不能發揮作用。
4、居民生活垃圾分類不完全,如圖所示:
圖中所示:1%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會分類投放垃圾,66.7%的人不分類,19.3%的人不分類。
5、居民有回收廢品的習慣,但是在垃圾分類投放方面做得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