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的精選實習報告
大學生實習是指高校在校大學生進入到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等用人單位進行教學實習、生產實習。實習報告是展示自身實習收獲成長的重要報告,是指大家對自身參加過的實習工作進行回顧總結的一種文本。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大學生的精選實習報告”,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大學生的精選實習報告篇1
前言
在今年的最后一個學年里,學校為我們安排了為期兩個月的頂崗實習。我這次的實習單位也是自己找的:紅太陽廣告裝飾裝潢。較之上次的那個公司,這是東海的裝飾裝潢公司。真的進入社會實習后,才體驗到工作與我想象中的相去甚遠,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已經是自己找的第二次實習工作了,有了一點經驗,也就少了剛開始的那種不成熟思想。而且我始終相信,只要我認真學習,好好把握,做好每一件事,實習肯定會有成績。但之后漸漸明白,其實是很多東西看著簡單,要做好它卻很不容易。不得不承認我的實習更接近于一次獨立的學習,而不是一份工作。兩個月,雖然短,對于我而言,卻是一個很重要的轉折。
一、實習目的
首先,透過直接參與企業的運作過程,學到了實踐知識,同時進一步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使理論與實踐知識都有所提高。其次,能拓寬視野,增長知識,提高我們的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再次,也提高了我們的實際工作潛力,為就業和將來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寶貴的實踐經驗。最后,也為我們畢業后走上工作崗位打下了必須的基礎。
二、實習資料
實習時間是從2008年11月10日至2009年1月15日,我們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實習,在這段實習中我真正融入了連云港紅太陽廣告裝飾裝潢公司的日常工作中。實習期間,我主要從事的工作是:參與雜志修改基礎工作;收發文件,分發各科室報刊;熟悉辦公軟件操作;熟練使用辦公設備等;學習文書檔案整理歸檔工作;幫忙公司編寫年鑒。在工作中體會了待人處事的方法,懂得了如何更好地處理好與領導和同事之間的工作關系。
三、實習總結
(一)基本概況
雖然是在公司實習,但也不可能就真的只單純做廣告。還是會經常出去走走,跟著那些帶我的公司職員,雖然總覺得自己好像沒做什么也很沒勁,但此刻回頭想想,才發現那都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我很榮幸自己走進了這家公司,盡管只是實習。學會嚴肅認真地工作,學會了虛心。這一次的實習讓我真正感受到自己走進社會了,能切身體會到處在社會這個大群眾中的種種。這次我少走了許多彎路,使自己進步得更快!
(二)主要成績和存在問題
一個新環境總是需要時間來適應的,在公司,帶我的是一個姓儲的姐姐。年底公司也忙了起來,因為我在廣告公司實習過一次,所以這次我倒幫上忙了。在公司我主要從事辦公軟件操作,文書檔案整理歸檔工作,幫忙公司編寫年鑒。有時也幫忙出去送一些文件,或者出去取一些資料。同時我還接觸了廣告文案,記得上次實習的時我跟那個公司的婷姐學了點,索性也就帶著再學,還幫了不少忙,出了不少點子。天氣雖然冷,但是在那邊人人對我很好很熱情,這次能幫上忙真的從心底感到滿足,也更自信。在實習階段后期,我協助秘書將單位2008年度公司資料進行了分類整理,從類別劃分,確定保存正確,到用專門軟件打印檔案目錄,裝楨歸檔,我認識到學會現代化辦公技術對于做好秘書工作是相當重要的。
實習期間我也很努力的將在學校學的理論知識轉向實踐方面,盡力做到與實踐相結合。最值得鼓勵的是,我和每一位員工的關系都處的很好,對儲姐要求我做的每一件事也都做的很好。給他們都留下了一個很好的印象。總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平時還總覺得學的還不錯,經過這次實習才明白我所了解的那些只是皮毛。像做一個廣告文案,只有知識面越廣闊才越能做的得心應手,當然,有一兩個專題是個性精通的就更好了。所以此刻覺得仍有很多知識要補,文字的東西總是相互關聯,而又需要潛心積累的。在短暫的實習過程中,我深深感覺到自己所掌握的知識的膚淺和在實際運用中專業知識的匱乏。在學校總以為自己學的不錯,而一旦接觸到實際,才發現自己明白的是多么的少,這時才真正領悟到“學無止境”的含義。這也許是我個人想法,但是我們理解的教育和實踐的確有很長一段距離。自己還真的就應再好好努力一下。此刻就邊看書邊練文筆,靈感上來就寫寫東西,還大膽發表。自認為這樣學得很快,而且也有足夠的動力。
(三)心得、體會
獲得工作上的進步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能在尚未走出校園時就有獨立的工作和生活體驗也無疑是難得而珍貴的社會體驗。實習之后我的感想就是學校里面學的東西基本上是沒什么實用性的。在實習的地方,什么都是從新開始。實習期間,我在公司里接觸到的都是很實用的東西,不像課本知識那么理論而抽象。而且,工作中很需要獨立與人打交道的潛力。雖說一開始有人帶,但困難天天會有,而且很多,因為是很實際的問題,很多時候也不得不茫然地應對。幸虧我有在小的廣告公司實習過,總得來說在實習期還是很愉快的,更受到了很大的啟發。自己感覺在知識、技能、與人溝通和交流等方面都有了長足進步。
總體來說,這次是對我綜合素質的培養,鍛煉及提高。實習中,我對廣告日常管理工作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使我對廣告有了深層次的感性和理性認識。我還學會了很多樣辦公自動化的運用。對檔案管理這塊也有了新的實踐性的認識。我堅信:只要用心發掘,勇敢地嘗試,就必須會有更大的收獲和啟發的,也只有這樣才能為自己以后的工作和生活積累更多的知識和寶貴的經驗。現代社會注重復合型人才,我們學生需要在對專業知識精深的基礎上,注重發展自己的多方面素質,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和價值。所以,我想我該學習充電的地方還是很多的!
在這次的頂崗實習中,我深深的感受到“社會”這個詞。我不明白將來自己要應對的是什么樣的工作,應對什么樣的生活。但透過這次的實習,我意識到不管什么樣的生活什么樣的工作,我首先務必要做的就是應對自己,什么工作等等都是在戰勝自己之后的事。一個人在這個社會上生存,就必然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坎坷,沒有必須的心理承受潛力和堅持應對困難的勇氣與決心是不可能讓自己長勝于他人的。社會遠比我們想象的復雜,適應社會甚至站在社會之上,那更不是一件你我他隨意能做到的事!或許是這兩個月在實習以外,應對的困難太多,肩負的壓力太大,恍然自己還不足以肩負那么多的東西。這次的實習反而也讓我開始有些害怕步入社會這個大群眾中,開始更向往學習的生活。人,總是這樣:身在其中,不知珍惜;抽身離去之時,方知悔已!
不管怎樣樣,我在實踐中了解了社會,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根本就學不到的知識
大學生的精選實習報告篇2
實習單位簡介
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農業研究所生態耕作研究室,是專門從事農田生態與保護、農業耕作栽培、優質飼草作物選育等方面研究的科室。具有高級職稱1名、副高級職稱2名。先后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自治區科技廳、自治區財政廳、自治區農發辦、拉薩市科技局等單位重大科研推廣項目,在科技合作方面,同蘭州大學、中國農科院,澳大利國際農業研究中心(ACR)、國際糧農組織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多年來,本科室結合西藏各地農業耕作栽培現狀與突出問題,深入開展農業耕作與栽培綜合體系研究,為我區農業增產、增收、增效,做出了積極貢獻。
實習目的
通過實習,可以使我們熟悉農學專業對作物拷種的具體操作流程,增強感性認識,并可從中進一步了解、鞏固與深化已經學過的理論和方法,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農科院具體實習過程中,能夠接觸國際知名專家的具體操作和講座,還能對某一行業深入徹底的了解并能切身體會到國際農業中不同當事人面臨的具體工作與他們之間的互動關系,接觸農科院農業研究所制定的各種戰略以實現跨國交流和良好的社會口碑;認識當前西藏形勢、環境條件等宏觀現象,能夠接觸真實的實地操作,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并積累一定的經驗,為將來走上工作崗位打下良好基礎。
實習內容
在實習的前兩個星期,我們的主要工作就是下地對作物的長勢進行分析,如株高、病蟲害和當前生長發育階段等分析。通過這些簡單的工作,我了解到農學專業對作物分析的基本操作流程。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會帶來繁瑣的糾正工作。剛開始認為對于簡單的記錄工作完全可以勝任的我,慢慢明白,最重要的不是快,而是精。
西藏自治區位于我國西南邊陲,面積122.84萬平方公里,地勢高峻,是青藏高原的主體,素有“世界屋脊”和 “地球第三極”之稱,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西藏各地的農牧業主要由海拔高低所決定,其中海拔3000~4200米之間的耕地面積,約占全西藏可耕地面積的70%左右,是以種植業為主的農區,種植的是喜涼的青稞、小麥、油菜、豌豆等農作物,其中青稞、小麥占總播種面積的75%左右。
過去野生燕麥在西藏隨處可見,作為栽培燕麥在西藏僅有零星種植。廣大農牧民群眾缺乏對這一古老作物認識和了解,更談不上科學管理,隨著我區農區畜牧業的發展,燕麥不但是優質飼草,其籽粒還是優質飼料。其莖葉多汁、柔嫩、營養價值高,蛋白質、脂肪、可消化纖維均高于小麥、青稞秸稈,在西藏燕麥作為主要的飼草料作物,已得到大家的共識,成為我區農區發展畜牧業的主要飼草作物。
1、 西藏發展燕麥的重要作用
西藏作為全國第五大牧區,天然草場超載放牧,造成現在草場退化,產草量降低,載畜量下降,高原生態受到威脅。草畜矛盾和生態環境的惡化,客觀上要求加強人工草場的建設,調整畜種畜群結構,挖掘潛力提高飼草供給能力,所以發展燕麥生產勢在必行,且迫在眉捷,是解決西藏草畜矛盾日益突出和實現農區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其次,西藏農區(圈養)每年9月脫粒后,產生了大量的作物秸稈還不能滿足整個冬春季節的飼草需求,而在每年的3~5月,是西藏最缺飼草的季節,在這個階段大量生畜死亡,形成牲畜秋肥、冬瘦、春死的惡性循環。大力發展飼草燕麥生產,可以在每年的7月刈割鮮草飼喂牲畜,或者制作成青干草,燕麥秸稈還可打成草捆便于運輸、貯藏,用于冬季緩解冬春飼草緊缺的狀況。為西藏發展農區畜牧業做出重要貢獻。
2、 西藏燕麥科研與生產現狀
2.1品種引進
2000年以后西藏自治區糧油基本實現了自給,廣大人民群眾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提出:調整農業結構、擴大經濟作物和飼草的種植比例。以此為契機,西藏農牧科學院農業研究所自2004年起,從全國不同省市引進優質飼草作物品種試種。尤其是自加入了“國家燕麥產業技術體系”并建立日喀則試驗站后,從全國各相關燕麥研究機構引進200余份優質燕麥品種(系),進行品種篩選,從中選擇出適宜西藏一江兩河農區種植的優質燕麥品種:“白燕2號”、“農飼30”、“白燕8號”等品種,為西藏發展燕麥產業奠定了品種基礎。
2.2技術研究
燕麥對西藏農民來說還是新鮮事物,以前的雜草搖身一變成了可在耕地種植的高產優質飼草作物,農民還不習慣。為此,試驗站結合西藏生態氣候特征、農民傳統種植習慣、以及部分燕麥品種特征特性進行了相應的研究。研究出了“雙季飼草”、“夏糧秋草”等栽培模式。使農民在短期內認可了燕麥是優質高產的飼草作物。
2.3示范推廣
“國家燕麥產業技術體系—日喀則試驗站”在日喀則曲美鄉種植示范種植“白燕2號”5000多畝,試驗結果初步表明:在水澆地上種植“白燕2號”平均株高170cm左右,在旱地等雨種植“白燕2號”平均株高60~80cm左右,籽粒產量和干草產量為260斤和530斤。同時,項目還在拉薩市墨竹貢卡縣、堆龍德慶縣、山南地區乃東縣等地均開展了示范種植,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項目的實施有效的解決了當地飼草緊缺的狀況,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對促進畜牧業發展和調整種植業結構及增加農民收入有著顯著的社會意義和經濟效益。
3、 發展西藏燕麥生產的措施
3.1大力引進燕麥新品種
品種作為技術的載體,是作物高產的核心。應大力引進優質燕麥新品種,①引進適宜西藏高海拔地區種植的品種,以滿足半農半牧區發展畜牧業對飼草料的需求;②引進適宜多次刈割的燕麥品種和高產優質燕麥品種,滿足農區發展畜牧業對飼草品種的需要。
3.2改變傳統觀念、推廣先進實用技術
燕麥作為我區全新的作物,缺少相關的栽培技術及管理經驗,首先改變群眾重糧食作物輕經濟飼草作物的傳統思想,科學施肥、科學管理,提高作物產量;其次燕麥種植應選擇在有一定灌溉條件的中等肥力地塊,加大燕麥秸稈加工、貯藏技術,帶動飼草產業的發展,增加農民的收入。
3.3調整種植業結構、保護天然草場生態平衡
保護天然草場的生態平衡,推廣糧食—經濟—飼草三元結構種植模式,增加飼草料的供給量,提高農業和畜牧業生產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3.4大力發展燕麥產業
燕麥籽粒中含有β-葡聚糖、燕麥淀粉、蛋白質等多種物質,具有降低血壓、降低膽固醇的作用,還可預防心臟病和控制糖尿病。秸稈作為畜牧業發展的優質飼草。目前試驗站正在以“日喀則曲美鄉”為基地建設燕麥米加工生產線。同時以燕麥草為核心的“草-畜交換模式”、“農區種草、牧區繁育”農區飼草牧區牲畜的循環利用模式已初步建立起來。使西藏燕麥科研、生產、產業化呈現美好的發展前景。
實習收獲與體會
這次實習,除了讓我對農牧業的一定了解,并且能進行基本操作外,我覺得自己在其他方面的收獲也是挺大的,作為一名一直生活在單純的大學校園的我,這次實習無疑成為了我踏入社會的一個平臺,為我今后踏入社會奠定了基礎。
下面,我將實習工作總結如下,敬請各位提出寶貴意見。
首先,我覺得在學校和單位的很大一個不同就是進入社會以后必須要有很強的責任心,在工作崗位上,我們必須要有強烈的責任感,要對自己的崗位負責,要對自己辦理的業務負責,如果沒有完成當天應該完成的工作,那科員必須得加班,如果不小心出現了錯誤,ye 必須負責糾正。
其次,我覺得工作后每個人都必須要堅守自己的職業道德和努力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正所謂做一行就要懂一行的行規,在這一點上我從實習單位同事那里深有體會,比如,小工在對作物進行脫粒的時候,不小心散出的籽粒也要一粒一粒的收集起來,因為這些都會影響最后的數據,也是對本職工作的負責。所以科員的工作態度問題尤為重要,這點我有親身感受。
最后,我覺得到了實際工作中以后,對學歷的要求也是很高的,而且還要看個人的專業素質,任何工作,做的時間久了是誰都會做的,在實際工作中動手能力更為重要。
因此,我體會到,如果將我們在大學里所學的知識與更多的實踐結合在一起,用實踐來檢驗真理,使我們能從一個渾身書本味的大學生轉換成一個能實際操作的實踐者,這才是我們實習的真正目的。
很感謝實習單位給我們這么好的實習機會,讓我學習很多、成長很多、收獲很多.
大學生的精選實習報告篇3
一、實習目的
實習是一項綜合性的、社會性的活動,是一個由學校向社會接軌的環節,是學校學習向社會工作轉型的一大模塊。搞好社會實習工作是很關鍵的,對一個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從一個學生的成長過程來說,他經歷了無事可做的孩童時代,到學校里忙碌的學生時代,再到以后的社會工作階段,而實習就像一個鏈子連著學習和工作。實習是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的過程,學習的目的就是運用,就是去指導工作,而實習正好扮演了把學到的文化理論知識正確運用的工作中去的角色。我們必須要做到用理論去指導實踐,用實踐去理論。所學的知識只有運用到實踐中去,才能體現其價值。實習是一個鍛煉的平臺,是展示自己能力的舞臺。
通過實習,我們要努力提高動手的能力,在實踐的過程中發現其不足,然后去反饋到學習中去,會更能提升自己的能力。新聞學,它主要是一門以實踐為主的學科,它要求極強的動手能力,它所接觸的對象是包羅萬象的,是各具特色的,是真實的、新鮮的。真實是新聞的生命,實習給一個初學者提供了鍛煉的機會,實習教會一名記者怎樣去觀察事物,怎樣去捕捉有價值的新聞信息,怎樣用事實說話,怎樣才能做到新聞的及時。這些只有在實習中才能深刻體會到什么是抓"活魚"和"搶"新聞。實習是由課堂走向社會的第一步,如果能把第一步走好,以后的路自然會暢通。
到新聞單位去實習,主要是要鍛煉自己的新聞采訪和寫作能力,掌握采訪的基本方法,掌握新聞及電視節目制作的基本流程,向那些有經驗的記者、編輯學習,交流經驗。深入現場去采訪,接近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深刻體會,用真情寫出有生命力的新聞作品。
二、實習內容
新聞學的實習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實地采訪
只有深入到現場去做實際調查,才能寫出有意義的作品,才能懂得采訪的基本流程,懂得什么是采訪?新聞采訪學的突出特點是實踐性強,偏重于應用與操作。實地采訪是新聞的第一課,它是新聞信息采集,新聞報道的第一步。
2.訪后寫作
新聞寫作是新聞制作的第二步,是對采訪中采集到的信息、新聞事實做進一步加工制作的過程,是對采訪的進一步補充。親自動手采寫
大學生實習心得體會(2)一些東西,才能更好地掌握新聞寫作的基本方法,力爭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觀眾去",把時代精神寫到作品中,寫一些有價值的事,些一些老百姓關心的事。
3.編輯整理
當寫完初稿后,編輯,整理和修改稿件是新聞作品的最后一個環節,俗話說:"文怕修改",只有修改,才能寫出精辟的文章。還要提煉新聞主題,因為新聞主題是新聞報道的"靈魂",可以通過素材的取舍,結構的安排和導語的構思各個方面提煉主題,通過綜合思維提煉主題。其次要寫好新聞的導語,熟練的運用各種新聞寫作的筆法,巧妙的運用各種新聞語言。
三、實習收獲
在短短的實習期內,我深入到各地去采訪,真正的鍛煉自己的采訪能力,提高了自己的提問水平,鍛煉了心理素質。真正做到了不怯場,運用自如,現場處理靈活。在采訪后寫了很多的新聞稿件,熟練地掌握了各種新聞文體的寫法,尤其是消息和通訊的寫法,包括各種新聞文體,如動態消息、綜合消息、人物消息、評述性消息、特寫性消息、人物通訊、事件通訊、工作通訊、風貌通訊、人物專訪等。還有電視新聞的寫作,廣播新聞的寫作,涉及到了經濟、社會等各個領域。深刻地認識到了作為一名記者應該具備哪些素質?體會到了記者的角色,怎樣才能做到記者的"識"、"才"、"學",認識到了記者和編輯的關系。
通過這次實習,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大大地提高了,適應社會的能力強了,語言運用能力增強了,寫作能力提升了,真正跨出了,走好了新聞道路上的第一步。
四、實習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以上是我的實習工作總結,通過實習發現,自己還存在著不少問題,包括文化知識的欠缺,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學習涉及的面太窄,學到的知識太單一,沒有形成一個很好的體系。聯系實際的能力太差,將學到的知識不能運用到實踐中去,沒有一個知識儲備體系,用到哪學到哪。在采訪中,還容易犯一些低級的錯誤,一些先進的現代設備的熟練運用能力還不夠,普通話水平不高。在今后的學習中還需要在各方面去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盡可能完善自己。
五、對實習工作的建設性意見
實習主要是面向社會的過程,映盡量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盡可能多的讓每一個實踐者走出去,到第一線上。只有走出去,才能看得遠,只有走出去,才能采集到更多的有價值的新聞信息,到現場采訪是記者的本職工作。
2.盡可能擴大社會的接觸面,深入到廣大群眾中去。新聞所反映的是廣大人民的生活問題,所報道的是老百姓犯罪關心的問題,只有深入到每一個層面中去,才能寫出更加有特色的作品,才能擴大記者的知識面,開闊眼界,使報道更有特色。
3.在采訪,寫作,編輯等一系列過程中應當教會實習者使用先進的儀器,教會記者如何把握事件的閃光點。記者是一個雜家,應該懂得各種工具的使用,才能提高新聞制作的效率,提高高科技手段的運用能力,新聞單位映盡可能多的為每一位采訪者提供鍛煉平臺。
4.記者應當在采訪寫作中打破陳舊的模式,要富于創新思維。新聞單位要鼓勵記者開拓創新,不要被一些陳舊的模式所束縛,要創新思維,更新觀點。
5.新聞單位要盡可能多的給每一位記者提供一個自己動手操作的機會。初學記者的經驗不足,應當更多地接觸一些新聞的制作過程,運用到實踐中去,應該多動手操作。
實習,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在實習中提升能力,在實習中學習都是非常關鍵的,抓好實習,是關鍵的,邁好這一步,是步步高的前提。新聞是一種客觀的報道事實的學科,它具有真實性和新鮮性,時效性特強的學科,新聞更是注重實踐的學科,所以應抓好實習中的每一個環節,深刻體會,認真學習。
大學生的精選實習報告篇4
時間過的飛快,轉眼間我已經接手__班這個新的班級將近__個月。感觸頗多,卻又不知從何說起。
只記得剛開始的時候,對他們我是心存感激的。因為學生與之前的老師感情很好,我的突然出現不僅會讓他們感到不適應,很有可能還會造成他們的抵觸情緒。上第一節課前我還腦補了一下電視劇里的畫面,學生會不會因為不喜歡我故意在我的課上搗亂讓我沒有辦法正常上課?他們會不會故意不交作業表示反對?種種可能性我都想過,但我也知道人生總有一些事是避不開的,不僅要我們迎難而上,而且必須做好承擔一切后果的準備。就這樣懷著一絲忐忑抱著一份希望走進了教室,讓我意外的是,整節課學生都很乖也很配合我,當然不可避免的我能從一些學生的表情和課堂表現上看出他們在心底里是不接受我這個老師的,這是正常現象,我能理解,這剛剛是第一節課,以后的時間還很長。
我最開始教的__班已經熟悉了我的教學模式,但是在__班這個全新的班級還是要慢慢來。兩個班級,我感覺我肩上的擔子更重了,這也意味著我要比平時多付出一倍的努力。用心走好每一步,努力把好每一關。
在備課方面,原本備課要花費1~2個小時,現在基本上是2~3個小時,備課內容更加精簡,突出重點;在讀單詞方面,我沒有繼續沿用__班以往讀單詞的方式,這樣兩個班會不一致。學生熟悉新的規則需要一個過程,雖然中間出現了一些小差錯,但是經過多次反復不停調整,學生也在逐漸地適應;在上課方面,因為兩個班進度要保持一致,所以我一改以往講課拖拉的壞習慣,爭取做到每節課都能完成當堂的任務,不拖沓到下一節。雖然我不能保證每節課都能如此,但到現在為止幾乎每一節課我都在努力地踐行著;在作業方面,我從學生那里了解到之前他們都是每講完一課交一次作業,但是考慮到我的工作量是之前的兩倍,所以我給他們改成了每講兩課交一次作業。每次留作業會事先問一下學生的建議,不會布置太多作業造成學生的負擔;在聽寫方面,每講完一課會在第二天早自習及時組織聽寫,每講完一單元會組織單元聽寫。
適應和改變是一個相互的過程,需要我和學生共同來完成。在這個過程當中,有意無意地我會收到一些學生的反饋,這些反饋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我了解學生的適應情況。其中最有感觸的是學生的作業。之前講到過學生的作業是每兩課一交,但我批作業的速度比較慢,因為我會精細到每一個詞,每一個字母。記得有一天上午的時候剛剛把__課作業發下去,晚上課代表就把__課作業拿過來了,雖然看作業看得心累,但是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對我教學的配合真的讓我感動。平時會有很多學生到辦公室找我幫助他們畫出課本的重點知識,這同樣讓我感到很欣慰。還有一次是我通知學生周三的英語早自習改到周五,當時一個男生不經意間說出一句:老師,那天你會聽寫嗎?就是這樣一句話讓我覺得學生無形當中在一步一步地熟悉著我的教學模式。當然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總歸一句話就是過程很艱辛,但結果很美好。
除了教學上的適應和改變,當然還有生活。可能我先天就具備一個優勢,那就是愛笑。老師的笑容,會感染到學生,如果老師臉上的“晴雨表”總是顯示“多云”,那學生的心里怎能充滿陽光呢?用微笑溫暖學生的心靈,拉進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感受到你的親和力,逐漸地去適應你、接受你。
人生總會迎來一些挑戰,學會適應,學會改變,不斷地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未來的路,我與學生共風雨,同進退,在適應與改變中變得更加強大。未來,我們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