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幼兒園的活動方案講解
方案應明確定義項目或計劃的范圍和限制,包括指定項目的邊界,確定可接受的變更范圍和資源限制等。下面小編給大家提供一些端午幼兒園的活動方案講解參考,希望對大家寫端午幼兒園的活動方案講解有幫助。
端午幼兒園的活動方案講解篇1
活動名稱:
快樂端午
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了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喜歡和老師、小朋友一起玩玩、嘗嘗,共享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粽子、雞蛋、艾蒿、荷包、五彩線、端午圖片
活動過程:
一、端午的由來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源于紀念偉大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楚國亡了,屈原心里有說不出的痛苦,便來到汨羅江邊,抱起一塊石頭,縱身投入江里自盡了。這天是農歷五月初五。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二、端午的習俗
1、小朋友今天我們班的門上掛的是什么呀?(菖蒲)那為什么要掛艾蒿呢?(因為端午節要到了,掛艾蒿是端午節的習俗)
2.那你們知不知道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呢?
(1)掛艾葉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種叫芳香油的東西,可以用來殺蟲防病蟲害,它的香氣可以起到凈化環境、驅蟲祛瘟的作用。
(2)賽龍舟:屈原投湖自殺的時候呢,有許多人劃船去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可是卻沒有能夠把屈原就上來,后來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劃龍舟來紀念這件事。
(3)吃粽子:屈原死了之后,人們怕河里的魚蝦把他的尸體吃掉,就將糯米包在粽葉中,投到河里喂魚。
(4)佩香包:端午節的時候小朋友們都要戴上香包,驅邪之意,香包里面放了很多想香料,聞起來香香的,香包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和顏色,可以掛在脖子上,也可以帶在手腕上,好看極了!
(5)五彩繩:在端午節人們編各種彩色的帶子掛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三、學習兒歌《五月五》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蒿,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四、吃粽子
1、觀察粽子的外形和顏色
今天老師也為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的粽子,請你拿一個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一說。小結:粽子的形狀真有趣!
2、認識粽葉。
粽子的形狀真有趣,我們來聞一聞,香嗎?你們知道這陣清香,來自哪兒?是從粽子外面的這片葉子上散發出來的,它叫粽葉。
3、幼兒品嘗。
你們吃過粽子嗎?你吃過哪些粽子?今天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很多的粽子,我們來吃吃看,跟你吃過的一樣嗎?
4、幼兒講述粽子的餡及它的味道。
小結:原來粽子的品種這么豐富啊!
活動延伸:小朋友共同品嘗端午食品。
端午幼兒園的活動方案講解篇2
活動目標:
1、會說“端午節”的名稱,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2、樂于參加包粽子、制香包等活動,體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端午節的故事、做香包、包粽子等。
活動過程:
一、主持人出示圖片,講述端午節來歷的故事,讓幼兒初步了解故事中的人物、事情和相關物品
1、吃粽子。用黍米(黃米)或糯米加棗用葦葉包成三棱角式的粽子,煮熟食用。據說屈原投江后,人們為不讓魚類吃掉其尸體,故向江內投之以粽子。習俗相沿,變成了人吃粽子,后又帶上了時令色彩。
2、做香布袋。用布做成小布袋,向藥鋪索要或買五味中藥藥面,裝在小布袋里縫嚴。戴在小孩或老年婦女身上,驅邪避瘟。
3、給孩子戴五絲。“五絲”由紅、黃、藍、白、黑五色線配成,古代沒有棉花而用五色絲,所以叫“五絲”。后有了棉花,就以棉線代絲,而名稱未改。早晨,在未出太陽時,給孩子的手脖上、腳脖上和脖子上都戴上“五絲”。要一直戴到下大雨。下大雨時,解下來扔在水流里,使其順水漂走。傳說這“五絲”能變成蚯蚓。習俗認為戴“五絲”,能去災、辟邪、保護兒童。
二、包粽子、吃粽子,端午節的食品
三、親子共制香包
1、幼兒與家長一起制作香包
2、幼兒相互贈送香包,大膽向同伴說一句祝福的話。
四、活動結束
活動結束后,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參與者包的粽子有觀眾評出前三名,進行頒發小禮品、紀念品等。
端午幼兒園的活動方案講解篇3
端午潤童心
濃濃粽葉香,悠悠端午情,根根絲線連,切切情意牽,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端午節”。為了讓孩子們了解端午節的獨特風氣習俗,在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即將來臨之際,盤龍城中心幼兒園組織“五月五,過端午”的節日主題活動。
設計意圖
讓幼兒對端午這個中國傳統節日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感受節日的獨特氛圍,促進親子間的互動,體驗別樣的端午節。
活動目標
幼兒知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幼兒樂于了解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樂于參與節日的準備工作。
幼兒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產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活動安排
活動一: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家長陪同幼兒一起觀看有關”端午節來歷“”屈原的故事“等視頻,搜集有關端午節的風俗圖片,和幼兒交流端午節的風俗來歷,拍照留存。
活動二:艾草和菖蒲
家長可以帶著幼兒購買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鴨蛋等過節物品,觀察艾草和菖蒲的外形,了解它們在端午節期間的特殊用途,拍照留存。
活動三:我會包粽子
幼兒體驗和學習包粽子,觀察粽子的外形,觀看學習包粽子的步驟,準備好包粽子的材料:糯米、粽葉、棉線等……與家長合作完成,拍攝視頻保留。
活動四:美麗的龍舟
家長可以為孩子準備好龍舟的圖片,未裝飾的龍舟、彩紙、筆、剪刀、膠水、抹布等。幼兒嘗試用畫、撕、剪等方式裝飾龍舟,拍攝照片或視頻留存。
端午幼兒園的活動方案講解篇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端午節的來歷以及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什么人。
2.為了使中華悠久歷史得以傳承與發揚,讓幼兒了解不同的慶祝方式。
3.為了讓幼兒體驗到動手操作的樂趣,并增強動手操作能力。
物品準備
1、各種顏色的繩子若干。
2、教師自備屈原的故事視頻和屈原圖片。
3、包粽子,賽龍舟,制香囊,五色繩的圖片內容
活動一:講述屈原的故事并讓幼兒認識屈原。
活動二:介紹多種多樣的紀念方式,引出今天的的主題:幸運五色繩
活動三:介紹材料并引導幼兒認識繩子的顏色。
活動四:
1、教師出示范例彩色繩讓幼兒觀看。
2、教師示范制作,同時告知幼兒制作方法。
(1)、挑選五種自己喜歡的顏色并告訴幼兒幸運五色繩必須是由五種顏色組成的。
(2)、將五根繩系在一塊
(3)、教師開始搓五色繩
活動五:
1、教師分發彩色繩。
2、幼兒動手操作,
(3)教師巡回指導
活動六:
(1)、幼兒作品展示
(2)、教師對幼兒作品進行講評,并一一展示幼兒作品。
活動七:
結束--幼兒自己佩戴幸運無色繩結束的方式是什么?游戲?還是盥洗?分組進行?分男女生進行?
端午幼兒園的活動方案講解篇5
一
活動目標
1、了解端午節的名稱、來歷和有關習俗,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
2、嘗試包粽子,知道端午節吃粽子的風俗,體驗中國民間節日特有的韻味,感受中國的社會文化。
二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快樂的端午節》、故事音頻《端午節的傳說》、《端午節的習俗》;
2、邀請會包粽子的家長志愿者;
3、包粽子的材料及工具:如粽葉、大米、紅豆沙、蛋黃、線、剪刀等。
三
活動過程
1、幼兒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節。
“今天是什么節日?”幼兒和同伴交流。
請個別幼兒表述,重點引導幼兒表述端午節的時間。
師生共同小結:端午節是中國農歷的五月初五。
2、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的來歷、風俗習慣。
“端午節是怎么來的,有沒有小朋友知道它的傳說?”幼兒相互交流。
組織幼兒欣賞故事:《端午節的傳說》、《端午節的習俗》。
“在端午節這天,人們都有哪些活動,為什么進行這樣的活動?”幼兒分組交流,請每組選1名幼兒在集體面前發言。
教師小結:端午節人們會進行許多活動,如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佩香囊等。
3、幼兒交流吃粽子的經驗。
“你們吃過或者見過哪些粽子?”幼兒和同伴交流。
教師和幼兒共同小結:粽子有各種各樣的口味,里面有不同的餡。
4、幼兒和家長志愿者共同包粽子。
“小朋友們包過粽子嗎?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今天我們請來了會包粽子的家長,我們一起學習包粽子吧!”
幼兒分組和家長志愿者共同包粽子,引導幼兒為家長志愿者拿、放材料,邊看邊交流。
“包粽子的順序是什么?包粽子時需要注意什么?你看了包粽子的過程后有什么感受?”
5、幼兒和家長志愿者共同分享粽子。
端午幼兒園的活動方案講解篇6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粽子飄香,古風流長,為進一步引導廣大少先隊員了解和感受中華傳統節日文化,更好地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鎮安小學在端午來臨之際,開展“尋根溯源粽葉飄香”端午特別活動,旨在提高隊員們的愛國意識,增強民族自豪感,培養隊員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一、活動時間
20__年x月x日或__日各班調換安排一節班隊課的時間。
二、活動內容
(各班可根據本班特色挑選兩——三個活動參加)。
1、五月五品粽味
各班在教室開展“尋根溯源
粽葉飄香”——端午品粽會。同學們可以介紹自己帶來的粽子,了解粽子有許多種類:從外形上,粽子有枕頭粽、三角粽等;從內容上,粽子有紅棗粽、肉粽、蛋黃粽、紅豆粽等;老師講述了端午節的由來和端午節的一些習俗活動;大家一起品嘗了香噴噴的粽子,教室里充滿快樂端午的節日氣氛。
2、五月五唱歌謠
中國的端午節有著__多年的悠久歷史,期間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產生了許多有關端午節的民謠。例:“棕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等。
3、五月五是端午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五月五是端午》知識搶答板塊,知識題:
a、中國傳統的民族節日除了端午節之外還有那些?(清明節、中秋節、重陽節、元宵節)
b、你知道近__年端午節是幾月幾日嗎?
c、端午節的別稱有哪些?(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
d、端午節的由來?(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于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
e、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呢?(同學們交流從各種渠道了解的有關于端午節的各種習俗。)
如:吃粽子、喝雄黃、掛艾草、菖蒲、懸鐘馗像、賽龍舟競賽等。
4、五月五憶屈原
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為流傳,老百姓把端午節吃粽子與屈原聯系在一起。隊員們講述屈原的故事。
5、五月五佩香袋
佩香袋是端午節的習俗之一,端午節小孩佩香囊,有避邪驅瘟之意。香袋形狀不同,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隊員動手做一做香袋,看誰做的香袋最漂亮。
尋根溯源,傳承中華民族文化。端午節主題活動是我校引導學生“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的又一次實踐體驗。請各班積極落實,每班形成一篇通訊報道,可投稿校園網、晚報、商報等。
端午幼兒園的活動方案講解篇7
活動目標:
1、知道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種習俗活動,感受龍舟競賽齊心協力、相互競爭的緊張、熱烈氛圍。
2、大膽地用語言講述賽龍舟的精彩場面,表達自己的心情和感受。
活動準備:
1、幼兒觀看過賽龍舟的精彩場面。
2、賽龍舟活動的錄像。
活動過程:
1、自由結伴交流賽龍舟的情景。
★指導語:
你們看過賽龍舟嗎?請小朋友們互相說一說自己看到的情景。
2、觀看賽龍舟的錄像,講述賽龍舟的精彩場面。
(1)觀看賽龍舟錄像,感受龍舟競賽齊心協力、相互競爭的緊張、熱烈氣氛。
★指導語:
看了這段錄像,你有什么感覺?
(2)觀看錄像片段,講述參加賽龍舟時人們的動作、表情。
★指導語:
人們是怎么賽龍舟的.?他們的姿勢、動作、表情是怎樣的?
(3)觀看錄像片段,講述兩岸觀眾吶喊助威的熱烈場面。
★指導語:
現場的觀眾是怎樣為選手們加油的?
(4)交流自己的心情與感受。
★指導語:
看到這樣的場面,你的心情怎么樣?
你覺得怎樣才能在賽龍舟中取得好成績?
3、拓展講述,了解賽龍舟已由傳統民俗活動逐步變成國際性的體育文化活動。
★指導語:
你還在哪里看到過賽龍舟?為什么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喜歡賽龍舟?
端午幼兒園的活動方案講解篇8
活動目標:
1、理解、學習童謠,能結伴邊拍手邊朗誦童謠,對童謠活動感興趣。
2、遷移有關端午習俗的相關經驗,嘗試續編童謠,體驗編編、說說、玩玩的樂趣。
活動準備:與端午節習俗相關的圖片、實物。幼兒進行過有關端午節習俗的調查。
活動過程:
1、欣賞童謠,理解主要內容。
(1)交流有關端午節習俗的經驗。
指導語:端午節,人們都會有些什么活動?
(2)欣賞童謠《拍手歌》,理解主要內容。
指導語:①在這首童謠里,你聽到了什么?②你有什么聽不懂的地方?(根據幼兒的討論、交流情況,幫助幼兒理解“門插艾、香滿堂”等。)
2、學習童謠,了解拍手游戲的玩法。
(1)嘗試朗誦童謠。
(2)討論拍手游戲的玩法,激發朗誦興趣。
指導語:①這首童謠的名字叫什么?為什么叫《拍手歌》?②我們可以怎樣念這首童謠呢?(引導幼兒兩兩結伴邊對拍手邊朗誦童謠。)
(3)兩兩結伴,邊拍手邊朗誦童謠。
3、遷移端午經驗,嘗試續編童謠。(如:五月五,是端陽,香包帶,香滿堂;五月五,是端午,龍船下水人跳舞。)
4、記錄并欣賞幼兒創編的童謠。
端午幼兒園的活動方案講解篇9
活動目標:
1、了解家鄉龍舟的特點。
2、知道賽龍舟是集體活動。通過游戲感受賽龍舟的激烈氛圍,體驗團隊合作精神。
活動準備:
龍舟、比賽賽龍舟、普通船圖片;鼓和紙棒。
活動流程:
首先,在比賽中展示龍舟比賽的圖片,引導孩子理解這項活動。
1、圖中的人正在進行什么活動?他們劃的船和我們平時看到的有什么區別?
2、引導孩子觀察討論。
雕刻師小Ku:圖中的人正在進行龍舟比賽。賽龍舟的船是龍的形狀。我們平時看到的船都是普通的船。
第二,通過圖片讓孩子了解龍舟比賽的故事。
雕刻師講述了《賽龍舟傳奇》的故事。
現在你知道龍舟是怎么演變的了嗎?引導孩子根據故事進行討論和回答。
第三,通過龍舟的&39;圖片引導孩子了解龍舟的特點。
1、你見過龍舟嗎?它的特點是什么?龍舟中間是什么樣的?兩頭在哪里?水龍頭在哪里,像什么?
2、請觀察圖片并回答。
肖Ku老師:龍舟有龍頭、龍身、龍尾、槳和舵。龍林將被畫在龍身上。龍舟一般中間寬兩頭窄,龍頸長。龍頭裝在龍的長頸上,龍頭和龍的尾巴微微向上翹,像一只野鴨浮在水面上。有時龍舟上插一面小紅旗。
3、你知道江西最大的龍舟在哪里嗎?引導孩子知道上饒的龍舟是江西最大的龍舟。
4、要明白賽龍舟是一項集體活動,需要大家的配合。
1、龍舟需要多少人?為什么不能一個人做?龍舟上的人如何分工才能讓龍舟快速劃行而不互相碰撞?
2、經過觀察、思考和討論,孩子們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小Ku老師:通常龍舟上至少有17個人。一個人劃不了龍舟。這是一場需要每個人相互合作的比賽。劃龍舟的時候,大家一起努力,一個是舵手,一個是鼓手加油,一個是橈手。隨著鼓聲的節奏,龍舟可以快速前進。
5、通過游戲感受賽龍舟的合作精神。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成年人劃龍舟的方法。現在讓我們分組玩這個游戲。我會當鼓手給大家加油,你會隨著我的鼓聲抓著手來回劃水。大家的行動來了!否則,龍舟無法快速向前劃水。
2、孩子們分組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試著按照老師的節奏劃龍舟,體驗團隊合作的快樂。
3、剛才我們劃龍舟的時候,大家的槳都是同一個方向,沒有碰撞,你是什么感覺?
小Ku老師:玩這個游戲,一定要聽同一個鼓,從一個方向開始劃。每個人都要有相同的速度和動作,這樣才能一起完成龍舟劃船。所以你可以看到,龍舟劃得很快,在家里都配合的很好,這也是他們如此出眾的原因。
活動擴展:
引導孩子回家和父母講龍舟的故事,和父母玩龍舟游戲。
端午幼兒園的活動方案講解篇10
活動名稱
育傳統美德,揚愛國之心
活動時間
由個園所根據節假日時間隨機安排
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通過活動了解一些風俗和來歷。
2、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產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3、喜歡參與節日活動,能從活動中感受節日的歡樂的氣氛。
活動安排
1、由各年級組代表發表以“育傳統美德,揚愛國之心”為主題的國旗下講話。
2、各年級出一期“育傳統美德,揚愛國之心”專題宣傳海報。
3、全園組織開展“端午節”民俗民風知識講座。通過講座,讓每個老師、幼兒對端午節的習俗有進一步的了解,同時動員幼兒跟隨家長一起參加端午系列活動活動,另一方面也是對傳統節日美好體驗,加強了親子間溝通、了解,以此和諧親子關系,也能更好的幫助延續傳統文明。
4、全園童謠征集活動(每班5篇)
5、“育傳統美德,揚愛國之心”端午小報制作比賽。(每班3份)
6、教師端午軟筆書法比賽,每個年級出三人代表參賽
活動內容
環境布置
制作端午小報展板,各班創設有關端午節的相關墻飾和展板,不需要大面積布置,每班有一塊內容就行,樓道可裝飾一些有關端午的吊飾等。
紀念屈原以及經典詩文朗誦會
節目單:
(1)集體舞
(2)朗誦:《論語》
(3)朗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
(4)朗誦:《弟子規》
(5)朗誦:《端午組詩》
(6)歌表演
端午傳統游戲活動
(1)賽龍舟
每個年級兩兩比賽,將事先準備好的龍舟套在身體上,每組5人,要求動作統一,最先到達終點的班級獲勝。
(2)斗草
斗草是端午節的傳統民間游戲,也稱拔根兒。其玩法大抵如下:比賽雙方先各自采摘具有一定韌性的草,然后相互交叉成“十”字狀并各自用勁拉扯,以不斷者為勝。
師幼一起品嘗粽子
廚房為每個班級準備各種不同口味和不同形狀的粽子,師幼一起品嘗,品嘗后引導幼兒一起討論自己吃到粽子的口味和形狀,觀看包粽子的視頻,活動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