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班級活動方案
方案制定過程中需要注重細節,包括人員、物資、時間等方面的細節,避免出現錯誤和浪費,提高方案的效率和質量。接下來給大家分享端午節的班級活動方案,希望對大家寫端午節的班級活動方案有所幫助。
端午節的班級活動方案篇1
一、設計背景: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傳統節日正是培育優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養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徑。因此圍繞“迎端午,緬故人,揚傳統”這個話題,設計了“端午說由來、端午話習俗、端午講故事、端午賽詩會、學生談感受”等板塊,讓學生在活動中了解端午節的來歷、習俗等,感受端午節的文化內涵,親身體驗我國傳統佳節的獨特魅力,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習慣,同時鍛煉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書籍、報刊、網絡、他人經驗等)獲取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學習端午節文化,讓學生了解傳統節日,向屈原學習,熱愛祖國,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活動地點:
614教室
四、活動時間:
20__年6月11號
五、活動前準備:
上網查閱資料、收集故事、多媒體課件等。
六、活動過程:
【活動導入】
1.我國有很多傳統節日,你知道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嗎?
2.端午節的由來、習俗你們知道嗎?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端午節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題:“迎端午,緬故人,揚傳統”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活動一】端午說由來
(一)端午節別稱
1.端午節有哪些別稱?(李東亮老師介紹)
2.關于端午節的由來,說法很多,誰能告訴大家?(學生交流)
(二)端午講故事
端午節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關于端午節故事傳說很多,你們知道哪些與端午節有關的故事嗎?學生講述端午節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屈原投江》
3.李東亮老師做活動小結。
【活動二】端午話習俗
(一)賽龍舟
1.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于我國地廣人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于是各地有著不同的習俗。你們知道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嗎?(學生自由交流)
2.你知道端午節最熱鬧的習俗是什么嗎?(多媒體課件:賽龍舟)
3.端午節為什么要進行賽龍舟比賽?(學生交流)
(二)話粽子
1.除了賽龍舟,端午節的主要習俗就是品嘗粽子。(學生介紹粽子的由來。)
2.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琳瑯滿目。(多媒體課件:粽子)
3.我國各地方的粽子還各有特色,請幾個外地學生介紹他們家鄉的粽子。(由三名學生介紹。)
4.主持人小結。
【活動三】端午賽詩會
1.屈原是一位愛國詩人,為了紀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節還被稱作“詩人節”。
2.請幾位學生朗誦端午節的詩篇。
(1)《端午》唐文秀
(2)《五月五日》梅堯臣
(3)《端午節的懷念》
3.李東亮老師小結: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篇,已廣泛深入人心,因此,在我國有關端午節民俗文化領域中,大家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
【活動四】談感受,激發情感
1.今年端午節與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過的?(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快板:《民族精神代代傳》
3.李東亮老師總結:兩千多年的歲月,這在歷史的長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盡管大江東去,暮往朝來,詩人屈原的形象卻依然留在人們心間。讓我們世世傳遞端午節,代代都記住他,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愛國詩人——屈原。
總結
在此次主題班會中,同學們對中華民族文化和傳統節日報以崇敬的態度,積極參與互動交流,一起認真學習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文化淵源和習俗,班會活動呈積極向上的氛圍。中國的傳統文化。是我們的先輩傳承下來的豐厚遺產,曾長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傳統文化是歷史的結晶,但它并不只是博物館里的陳列品,而是活著的生命,傳統文化所蘊含的、代代相傳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準則,一方面具有強烈的歷史性、遺傳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鮮活的現實性、變異性,它無時無刻影響、制約著今天的中國人為我們開創新文化提供歷史的依據和現實的基礎。因此,傳統文化距離我們并不遙遠,在現實生活的強勁脈搏里,時時刻刻都能感覺到它的存在。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端午節的班級活動方案篇2
一、活動時間:
20__年6月21日下午3:00——4:00
二、活動地點:
各班課室
三、活動主持:
各班班主任
四、活動參與人:
本班老師和幼兒
五、活動目的:
1、了解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通過端午節來進一步了解中國的傳統節日。
2、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和基本的習俗。
2、體驗我國的傳統節日中蘊涵的&39;意義。
六、端午節的來源: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于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最讓人記住和接受的是:源于紀念屈原。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七、活動準備:
1、有關端午節的PPT和賽龍舟的視頻以及音樂。
2、各班請提前通知家長為幼兒準備好一個粽子和一個水果,并于活動當天帶回幼兒園,幼兒將進行端午節食物分享活動。
3、各班自行進行拍照活動。
八、活動內容:
1、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及主要的慶祝活動。
(1)分享有關端午節的PPT,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
(2)看賽龍舟、欣賞賽龍舟時的音樂,感受傳統節日——端午節的氣氛。
(3)將大家帶來的粽子及各種水果一起分享。(重點可以向幼兒介紹一下粽子的不同形狀及包法和不同的口味。
九、注意事項:
1、各班請提前向家長說明活動,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并穿好相應的校服。
2、注意不要給幼兒吃太多粽子,難消化,也請和家長說明。
3、各班自行拍照并準時上傳到本班博客,并于下午五點之前上傳兩張精華照片至黃友文件夾,并以班級命名。
端午節的班級活動方案篇3
端午節活動主題:賽龍舟,吃粽子,紀念屈原,發楊愛國精神
端午節活動全過程:
一、端午節活動主題活動開始
1、報人數
2、全體立正
3、出旗、奏樂、敬禮
4、唱隊歌
二、討論端午節奇緣話習俗
學生暢所欲言,只要跟端午有關的知識和風俗都可以說,以幸大轉盤的形式隨機上臺介紹,也可回答下面的問題。
1、五月初五是什么節日?(端午節)
2、那么,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
3、學生生動地講述端午節的起源故事。
4、外來學生說說自己家鄉過端午的習俗。
5、做香袋比賽。
(主持人):同學們,佩香袋是端午節的習俗之一,每到那一天,小朋友的脖子上掛上了媽媽為自己做的各式的香袋,心里樂滋滋的。今天,我們就自己動手做香袋,看誰的手最巧,做的香袋最漂亮。將自己做好的香袋送給媽媽或長輩。
三、端午節活動前準備:
1、材料:碎布、棉花、香料粉、絲線(或中國結細線)。
2、工具:剪刀、針、縫衣線。
3、將碎布畫上自己喜歡的形狀,如:圓形、三角形、桃形、動物形等,
4、剪下相對的兩片。
5、做法:
(1)用線將三邊從反面縫合,留下一邊。
(2)翻過來,塞入沾有中藥店買回來的香料粉的棉花。
(3)將最后一邊縫合,再加長繩裝飾即完成。
學生動手做香包,然后進行評比。
(四)與詩共舞
(主持人):同學們,你們有誰知道端午節也是什么節?不知道吧,告訴大家端午節也是詩人節,詩人寫了很多贊頌端午的詩歌,下面請各小隊表演詩朗誦。
(每一小隊自行準備,形式可以自主創設)
(五)觀看賽龍船慶端午節的錄像。
(主持人):同學們,你看過“龍舟競賽”嗎﹖端午節龍舟競渡不單是傳統慶?;顒?也是一項體壇盛事!端午節起源于詩人屈原因不滿朝廷腐敗而投江自盡,敬重他的村民便以喧天的鑼鼓聲把江中魚蝦嚇走,而同時又把粽子拋進江中喂飼魚蝦,以免它們啄食屈原的軀體。
龍舟競渡可說是端午節的高潮。龍舟長10米多,以龍頭和龍尾作裝飾,船身還特意雕上麟狀花紋,唯妙唯肖;每只龍舟可容納20至22人,二人并肩而坐,在船首的鼓手和船尾的舵手引領下,以及圍觀人群的吶喊聲中劃向終點。現在,我讓我們一起加入這一行列。
(播放賽龍船慶端午的錄像。)
(主持人):看了剛才的錄像,想談談自己的想法嗎?
隊員們踴躍發表自己的觀點。
四、老師進行端午節活動總結:
同學們,今天的活動搞得非常成功,在此向你們表示祝賀。老師高興地看到同學們參與的熱情,強烈的表現欲望以及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少年對信息、資料的搜集能力。通過本次活動,我們近距離接觸了端午節,對它有了更深的認識,老師相信今年的端午節大家一定會過得特別有意思。到時候我們再一起來包粽子,表達一份我們對屈原的懷念。
最后:呼號,退旗、奏樂、敬禮,宣布端午節活動結束。
補充:端午節是中國的四大節日之一,同學們對端午節的印象只是吃粽子、掛香包、看劃龍船,從來沒有深入去認識端午節,本活動的設計主要是引導學生深入的去認識端午節。整個活動設計先從端午佳節的習俗切入,讓學生去尋找端午節的起源故事,動手做香包,以及認識端午節是詩人節,詩人寫了很多贊頌端午的詩歌;進而讓學生在吃粽子之余,關心一下自己,如何讓自己吃得更健康,在看劃龍船之余,也能體會一下團體同心的重要性。
端午節的班級活動方案篇4
設計思路
農歷五月是賽龍舟的節日,兒童在報紙中或電視上均看到了許多有關端午節的資訊,包括吃子和賽龍舟。當老師提到龍舟競賽,兒童便興奮不已,七嘴八舌地討論,教師藉此機會與兒童共同認識賽龍舟,激發兒童愛傳統文化的情感。低班兒童能辨別音樂中的速度變化,他們喜歡隨著音樂的速度而改變自己的動作,同時也能感受到音樂作品中某些突出的感情色彩。針對這一特點,教師在活動中加入了用肢體動作來為健兒們打氣的部分,希望兒童熟識節奏中的變化之外,也能用肢體直接感受節奏的速度。音樂尾段和賽龍舟游戲,是給予機會讓兒童扮演打氣的觀眾和參賽健兒,兒童可以藉此發揮豐富的想像力,帶著自己的想像來一次激烈的龍舟競賽。
活動目標
1、通過演奏、表演等方式感受賽龍舟的熱烈情境,從而了解端午節的由來,感受劃龍舟活動的趣味。
2、嘗試根據圖譜拍出相應的節奏型,運用樂器為樂曲配伴奏。
3、能配合指揮的指示進行演奏,體驗師生合奏的快樂。
活動重點、難點
1、讓兒童分別利用肢體和樂器去感受節奏的速度。
2、兒童存在個別差異,有些兒童需要較多的學習時間,才能理解當中的變化。
活動準備
1、教具:音樂光碟、端午節圖片、圖譜、龍舟頭飾
2、樂器:馬鈴、搖鼓、大鼓
活動過程
1、暖身活動:請兒童一邊念兒歌《過端午》一邊打節奏,兒童先圍圓圈盤膝坐,左手放在左邊膝蓋上,右手打出兩拍子的節奏,第一拍打在自己的左手上,第二拍打在右邊的兒童左手上。
2、基本部分:
2.1老師展示賽龍舟的圖片,提問:“他們在做甚么?”(劃龍舟)“旁邊的人又在做甚么?”(打氣)“劃龍舟的活動會在那個節日舉行?”(端午節)
2.2老師告訴兒童:“端午節快到了,香港會有龍舟比賽,我們一起為這些運動員打氣吧?!?/p>
2.3請兒童聆聽音樂,數數有多少小節,老師在第一拍的位置拍手提示。
2.4老師提問兒童聆聽音樂后,會想到以甚么動作為運動員打氣。
教師出示的節奏圖譜,請兒童用“海海海海?!背鲂刹⒁韵鄳膭幼鞅憩F節奏。在音樂完結時,請兒童一同舉高雙手搖動為健兒們到達終點歡呼。
2.5老師把全班兒童分成兩組,然后指揮一組拍打前兩拍,另一組拍打后兩拍,根據圖譜上的節奏進行練習。
2.6老師展示馬鈴和搖鼓,介紹名稱和正確的手握姿態。教師指導兒童正確使用樂器。
2.7兒童分組進行樂器演奏,教師在間奏處利用大鼓進行敲擊,音樂完結時,兒童一同舉高樂器搖動歡呼。
2.8邀請做得好的兒童代替老師打大鼓,帶領其他兒童合奏。
3、舒松活動:請兒童分成兩組,每組排一直線坐在地上,扮演兩隊劃龍舟的健兒。每隊的第一位兒童戴上龍頭飾,聽到老師示意后,所有兒童便要向前移動,看哪一組能最快到達終點。
端午節的班級活動方案篇5
活動目標:
1、欣賞端午節傳說中有關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是我國古代的愛國詩人。
2、能認真傾聽老師和同伴的講述,樂于在集體中交流自己對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活動準備:
有關《屈原的故事》的圖片。
活動過程:
1、觀看圖片,傾聽《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節的來歷。
指導語:你們知道端午節為什么要吃粽子嗎?
2、理解故事內容,激發對愛國詩人屈原的敬佩之情。
指導語:①人們為什么要過端午節?為什么要紀念屈原呢?②人們是用哪些方法來紀念屈原的?③假如你是屈原,國君不接受勸告,你會怎么做?(教育幼兒珍惜生命,以積極的方式解決問題。)
3、拓展交流: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
端午節的班級活動方案篇6
活動日期:
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
活動地點:
教室
活動目的: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通過端午節來進一步了解中國的傳統節日,用心去體驗我國的傳統節日中蘊涵的意義。端午節的來源之一是紀念屈原,我們也要通過端午節來懷念屈原——這位可歌可敬的愛國詩人。
一、活動內容:
1.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同學們在家通過看書,上網查閱等途徑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具體內容如下:
(1)農歷五月初五是什么節日?(端午節)
(2)那么,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
(3)學生講述端午節的起源故事。
(4)一起收看端午節各地的風俗習慣視頻
2.與媽媽一起包粽子
(主持人):同學們,在端午節吃粽子是端午節的習俗之一,粽子的味道不用說了,是十分美味的。但并不是每個人都會包粽子的。今天我們就自己動手和媽媽一起來包粽子,看誰的手兒最巧,包的粽子最漂亮。
材料:糯米、去皮綠豆、肉粹、粽葉、粽繩。
方法:
1.將粽葉折成漏斗形
2.在漏斗形的粽葉里放入適量的糯米、去皮綠豆以及肉粹。
3.用大拇指和食指按住粽葉的兩邊把那個比較長的粽葉向糯米這邊壓成一個三角形。
4.將粽葉包好后用準備好的繩子把它綁緊。
5.蒸煮。學生和家長動手包。
三)詩歌朗誦
(主持人):同學們,你們有誰知道端午節也是什么節?不知道吧,告訴大家端午節也是詩人節,詩人寫了很多贊頌端午的詩歌,下面請看詩朗誦表演。
第一:__同學朗誦。
第二:小組朗誦。
第三:女生齊誦。
第四:男女朗誦。
第五:家長和學生齊誦
四)觀看賽龍舟錄像。
(主持人):同學們,你們到過汨羅江嗎?看過“龍舟競賽”嗎﹖端午節賽龍舟不單是傳統慶?;顒樱彩且豁棁H體壇盛事!端午節起源于詩人屈原因不滿朝廷腐敗而投汨羅江自盡,敬重他的村民便以喧天的鑼鼓聲把江中魚蝦嚇走,而同時又把粽子拋進江中喂飼魚蝦,以免它們啄食屈原的軀體。
賽龍舟可以說是端午節的高潮。龍舟長10米多,以龍頭和龍尾作裝飾,船身還特意雕上麟狀花紋,唯妙唯肖;每只龍舟可容納20至22人,二人并肩而坐,在船首的鼓手和船尾的舵手引領下,以及圍觀人群的吶喊聲中劃向終點。現在,我讓我們一起加入這一行列。
(播放賽龍船慶端午的視頻。)
(主持人):看了剛才的錄像,我們來談談自己的想法吧!
同學們踴躍發表自己的觀點。
二、吃粽子
請評委根據粽子的樣式,口感評價。并且評出最佳包粽子大王;最好吃的粽子;以及最會吃粽子大王。
三、班主任講話:
同學們,今天的端午節過得很有意義。老師高興地看到同學們心靈手巧的一面,感受到學生的參與的熱情,強烈的表現欲望以及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少年對信息、資料的搜集能力。同時也非常感謝家長對我們活動的熱情參與。通過本次活動,我們近距離接觸了端午節,對它有了更深的認識。
端午節的班級活動方案篇7
活動要求:
1.引導幼兒模擬構造龍舟,學習結構物體的基本特征與某些細微部分的建構方法。
2.引導幼兒欣賞和評價自己和別人的作品,與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準備花片、積塑、各種玩具。
2.組織幼兒參觀龍舟的畫展。
活動過程:
1.結合端午節的劃龍舟比賽,引導幼兒根椐自己的已有經驗說一說龍舟的基本特征(幼兒也可自由討論)。
2.引導幼兒想想用什么玩具拼插龍舟?教師重點引導幼兒拼插龍舟的三角形船頭、還有龍的形態,特別是龍頭的建構。
3.幼兒分組制作龍舟,采用各種已學的技能進行拼插。教師重點引導幼兒拼插龍頭,指導個別能力弱的幼兒拼插龍舟的龍頭。
4.啟發幼兒可大膽設計不同的龍舟,裝飾龍舟的外形。
5.將幼兒自己制作的龍舟放在活動室的周圍,并讓幼兒互相參觀、交流、評評誰的龍舟最有特色、最有創新。
活動反饋:
1、幼兒對建構活動有濃厚興趣,他們喜歡各種結構材料,尤其是花片、積塑。在拼插物體造型時,在顏色搭配、牢固程度等方面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2、幼兒在拼插龍舟時,特別是龍舟的龍頭拼插的比較難,所以在活動中我重點引導幼兒如何拼插龍頭或是引導幼兒用其它的辦法來解決如:用紙張畫出龍頭來,然后貼在積塑上等等。也有一部分幼兒拼插好龍舟后自己坐在龍舟上劃龍舟玩的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