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屆本科高職畢業生月收入多少錢
本科高職畢業生月收入多少錢
本科、高職畢業生月收入分別為5990元、4595元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分別較上年名義增長6.7%、3.7%,增幅下降(2021年城鎮非私營單位:9.7%,城鎮私營單位:8.9%)。多重超預期因素影響下,大學生薪資增速明顯放緩。2022屆本科、高職畢業生平均月收入(本科:5990元,高職:4595元)較2021屆分別增長了3%、2%,起薪增幅較上一屆(2021屆本科、高職起薪增幅分別為7%、6%)下降了57%、67%。新冠疫情發生的四年(2019~2022屆),應屆大學生起薪平均增幅(本科:4%,高職:3%)明顯低于疫情前四年(2015~2018屆)的平均增幅(本科:8%,高職:6%)。
近六成本科生、超八成高職生起薪在6000元以下。從應屆大學生起薪分布來看,2022屆本科、高職畢業生畢業半年后平均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的比例分別為57.7%、82.1%,在6000~8000元的比例分別為24.1%、11.9%,在8000元以上的比例分別為18.2%、6.0%。其中,2022屆本科畢業生畢業半年后平均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比例僅為6.9%,顯示畢業即起薪過萬的僅是較少數。不過對比2018屆,2022屆大學畢業生薪資在6000元以下的比例減少(本科、高職分別減少了16.5個、7.3個百分點),而在6000元及以上的比例增加。
長三角地區畢業生薪資較高。在東部地區就業的大學畢業生月收入較高(2022屆本科:6578元,高職:4949元),且畢業三年后月收入及漲幅也明顯高于其他地區;在東北地區就業的大學畢業生月收入較低(2022屆本科:4959元,高職:4218元)。從三大經濟區域來看,在長三角地區就業的畢業生畢業半年后(2022屆本科:6631元,高職:5112元)、三年后月收入(2019屆本科:10398元,高職:7773元)均保持領先。
IT業、運輸業持續領跑本科、高職行業薪酬榜。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無論是在城鎮非私營單位還是在私營單位中,就業人員年均工資水平排第一的行業均為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就業藍皮書數據顯示,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以及運輸業繼續領跑應屆本科、高職生行業薪酬榜,2022屆分別為7113元、5524元。從月收入增長最快的五大行業類來看,化工、機械等工業領域月收入增長明顯。
本科計算機類、高職自動化類專業月收入較高。2022屆本科計算機類、高職自動化類專業月收入分別為6863元、5339元。其中,本科計算機類專業起薪與2021屆基本持平,高職自動化類月收入增長明顯,2022屆反超鐵道運輸類專業(5295元)排在第一位。
具體看專業,2022屆本科月收入較高的專業是信息安全(7579元)。對比2018屆,電子科學與技術、自動化等與人工智能相關的本科專業表現不俗,較五年前起薪漲幅均達到了19%。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雖是近年新增專業但表現亮眼,已躋身2022屆本科畢業生畢業半年后月收入較高專業前三。五年前唯一進入本科高薪榜前10的人文社科類專業——法語已退出前10之列。
2022屆高職月收入較高的專業是鐵道工程技術(5781元)。高職月收入較高的前10個專業中,軌道交通及裝備制造相關專業占比較2018屆明顯增多,其中機械制造與自動化、機電一體化技術等專業較五年前起薪漲幅均超過了20%,而多個與計算機相關的曾經的高薪專業退出前10之列。
2023屆高校畢業生迎來“喜訊”,就業率大幅提升
一、精準拓展市場性崗位。
各地高校首先應帶頭落實畢業生去向情況,調查畢業生就業缺口方向,有針對地開拓市場崗位,從而開設更貼合需求的崗位,增加崗位供需匹配度。
二、加快政策性崗位招錄
一方面要求高校抓緊推進高校專升本于五月底完成錄取工作、第二學士學位等升學考試于七月底完成錄取工作,同時也要在八月底前全部完成公務員和企事業單位招錄安排。
另一方面是組織實施好基層就業項目,引導高校畢業生赴基層就業。增加對“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基層服務項目的宣傳力度,同時用優惠政策動員畢業生積極參與報名。并鼓勵各地進一步擴大地方基層項目規模,落實優惠政策。
三、做好針對性就業指導
各地高校要開陣針對性就業指導,積極引導畢業生就業求職,有效解決畢業生關于就業上的諸多疑點問題。
四、加強重點群體就業幫扶
各地各高校要特別重點幫扶求職受阻的畢業生,針對有就業意愿但尚未落崗的畢業生,尤其是其中困難群體,高校應組織負責教師及時跟進,幫助解決問題。
五、健全就業監測機制
要規范準確登記畢業生去向,嚴格把關相關材料,確保就業數據真實可靠。同時確保畢業生薪資達到當地最低工資標準。
大學生求職心態與行為
① 疫情放開后,春季畢業生求職行為活躍
② 薪資福利仍是求職首要關注點,畢業生對穩定性的偏好持續提升
③ 高學歷畢業生對求職緊迫性的認知更強、行為更積極
④ 工學專業對技術/研發類崗位的偏好持續提升
⑤ 招聘網站為主流求職方式,yi情放開后視頻面試普及率仍在上升